[致富经]花甲老人二次创业如何缔造亿万财富(上) 20170214。郑俊怀,曾是伊利集团前董事长,在乳品行业工作了整整22年。三氯氰胺事件的爆发让中国乳业元气大伤。郑俊怀的小孙子出生了,家人非要买进口奶粉,郑俊怀怎么也阻止不了,对于研究了一辈子奶粉的郑俊怀来说,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孙子吃外国奶粉的现实。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怎么会走到这个局面呢? 郑俊怀决定重操旧业,步入花甲之年的他,60岁选择再次创业。他的举动引起了省长的关注。一切的一切,只为重拾消费者的信心,这个梦想他将如何实现?
这里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家牧场,每天都有几百上千的人来这里参观,来的很多人都想要见到一位老人,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位老人就是一个传奇。
记者:你们都知道他吗?
游客:是的,都知道,家里都喝这个企业的奶,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知道郑总,今天见到了郑总真的是很开心很高兴,可见到真人了,终于见到真人了。
因为一杯牛奶,牡丹江的市民们记住了这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郑俊怀,他的创业故事,乳品行业的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郑俊怀,从前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家著名乳品集团企业的董事长,在那里他工作了整整22年时间。
2004年,因为种种原因,郑俊怀离开了原来的企业,离开的时候他发誓再也不踏进乳品行业。
然而2010年的时候,他又重操旧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从零起步,用了6年时间,重新做起了一个响当当的乳品企业,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
黑龙江省省长 陆昊:老郑,不本事大,你可以把全世界的资源都找来解决生产环节,亮给市场我相信我们的企业能干得出来。老郑,拜托了。
郑俊怀:我们努力,我们加油。谢谢,给我们这么好的指导,
一杯牛奶承载了郑俊怀一生的酸甜苦辣,更是埋藏在他心底的痛,这种感受让他一直难以释怀。
2008年9月11日,三氯氰胺事件爆发,事件多次发酵,成了影响中国食品行业大事件。想起当年的情景,尚振法,这位曾经参与处理这起案件的专家,至今心有余悸。
专家 尚振法:当时所有的参与处理这件事的人应该还是吸取教训,(几乎)所有的国人都认为只要是牛奶,中国产的牛奶不安全,这也是错误的。国外的乳制品趁虚而入,特别是婴儿奶粉,应该说当时一边倒了,全都是吃进口的,不管家庭有没有钱。
事件发生发酵之后,消费者在担心,很多乳品企业也在迷茫,乳业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牛奶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可持续发展?
2008年的那一年,郑俊怀58岁,一家4口人在北京租住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当时,他也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
郑俊怀:中国的妈妈们不再相信国产的牌子,大家总买外国的牌子,不管真的假的都买外国的牌子。尤其我自己的孙子生下以后也是喝的外国的牌子,作为一个做乳业的老人来说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怎么能走到这个局面呢?
那一年郑俊怀的小孙子出生了,家人非要买进口奶粉,郑俊怀怎么也阻止不了,对于研究了一辈子奶粉的郑俊怀来说,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孙子吃外国奶粉的现实。
郑俊怀:他们认为进口的奶粉起码没有有害物质,没有三氯氰胺,误区,实际上是误区,首先是安全,还有新鲜和营养,进口奶粉肯定时间长,到中国半年以上,永远做不到新鲜。
郑俊怀动了从新开始的念头,但究竟怎么开始呢?他曾经见证过一个企业从小规模到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清晰的知道,原来的那套模式存在着很多缺陷。
郑俊怀:乳品加工业自己不养牛,他是靠外面收奶来做,而养牛又和种草不在一块,乳品加工企业对牛奶的来源不清楚,然后牛奶怎么产生出来,用的什么草喂的也不清楚,所以说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以造成我们2008年最大乳业的灾难,就是三聚氰氨。
2010年10月,郑俊怀带着复杂的心情,孤身一人前往东北,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他要在这里从零开始创业。
专家 王丁棉:叫做重出江湖,证明自己要干一件好事,把一个事情干好,因为他的人生当中在伊利当中干了一半,是成功的开头,但是不是最好的结局,他要把这个事情干完,干到底,要有一个交代,这是他一生当中的意愿。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位于北纬43°到45°之间,是业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与美国、荷兰、法国的优质牧场属于同一纬度,是种植牧草、养殖奶牛非常理想的场所,这里也是郑俊怀选址要重操旧业的地方。
郑俊怀:这个环境应该是得天独厚,你们大家看到了我们黑油油的土地,我们这么多草,四周都是原始的森林,纯净的空气,没有任何的污染。
有了天时、地利,就差团队和资金了。连郑俊怀自己也没想到,资金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郑俊怀重操旧业的消息很快就引起了行业的很大反响,一些手握资金的人听说郑俊怀出山了,马上行动了起来。
赵元亮:包括内蒙、山东、北京等等,我了解的我知道的,全是奔他这个人来的,我们相信郑总肯定成功,这个是毫无疑问。
郑俊怀:他们认为我有这个能力做这个事情,还认为我做这个事,投资者都会投。
因为对牛奶行业的了解,因为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郑俊怀很快就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更让他高兴的是,不仅钱到位了,而且马上聚拢了很多行业内的人才。
杨德泉:从全世界各地,包括德国的、包括荷兰的,包括我本身是从台湾来的,董事长的这种人格的魅力是我们大家所崇拜的。
当时摆在大家面前的还是一片空白,郑俊怀给大家的只有一腔创业的热情和一个做一家高标准乳品企业的宏伟计划。
赵元亮:我们那会真艰苦,正好赶上冬天这么厚的雪,那就是一片荒地什么都没有,整个施工,乱的,什么时候能起来呀。
郑俊怀:创业就要艰苦,创业就要从头做起,我刚来那几年,我舍不得坐飞机,我从北京从外地我坐火车,在牡丹江股东配车我说不需要,都是坐公交,步行,最终你目的把事做起来。
郑俊怀下的第一步棋就显示了要把自己逼上绝路的狠心。2010年8月郑俊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他要做有机的、并且符合欧盟标准的全产业链的乳品,他还用四句话,向社会公开做了自己的承诺。如今,这4句话已经成了郑俊怀的口头语,每次公开讲话,他都要提起,为的是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郑俊怀:我们的产品能够经得起质监部门的任一抽检,经得起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经得起消费者的质询,也经得起我们同行业正当挑战。就要高标准,你不高标准做不成,因为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
郝瑞英:高明之处在哪里呢,他对世界各地的乳品企业,那会在伊利的时候就老去参观,都去过,他就觉得中国这么点事就应该从这个高度来做。
专家 王为民:他要做中国最好的奶粉,这就是老郑的信念,别的没有,老郑也不想发财。
专家 王丁棉:因为冲着金钱去做我看他没有这个必要,很轻松的项目都可以赚到钱。
郑俊怀誓要做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乳品。他决定从种草开始,从源头抓起,打造一条乳业的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郑俊怀:消费者对我们有很多的疑虑,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从种草开始,从原料开始,到乳品的加工我们走国际化的全产业链的道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郑俊怀调研了全世界最先进技术,他要按照欧盟标准构建企业。
郑俊怀: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安排,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我们必须要突围,必须要达到一个国际标准,也就是达到欧盟标准,甚至比他们做得还好。
欧盟标准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严格的标准,高标准就要高投入,在花钱的时候郑俊怀与股东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按照郑俊怀的要求购买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需要高额的投资,其中的一个核心组件婴儿奶粉配方的前处理系统就需要3000多万元,而股东们都觉得用国产手动的就行了,只需要投入700多万元。
郑俊怀:因为配方是核心,料都配不好,保证不了你怎么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而目前来讲手动的设备认为的添加和国产的设备是不过关的,你做不出好产品来,那做就要选世界最好的,全自动的配料前处理系统。
郑俊怀苦口婆心,最终还是说服了股东,不计成本买最好的设备。
当硬件确定了下来,管理就成了重中之重。必须要找一个精通欧盟体系的人才行。经过反复权衡,郑俊怀最终锁定了一个叫尤尔根德国人。
尤尓根是德国著名的婴幼儿奶粉专家,曾任瑞士、德国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总经理,欧盟标准的很多婴幼儿奶粉厂都是由他建立的。
早在2003年郑俊怀还在伊利企业的时候,他曾聘请过尤尔根帮忙建设伊利的婴儿奶粉厂,当时正赶上非典,别的专家都撤离了,只有尤尓根留了下来。尤尔根舍命陪君子,他与郑俊怀因此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
尤尓根:那种情况下,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如果那时他要是走了就不会有后来的友谊,郑总也是多次提到了这件事,他不会忘记这段友谊。
可是多年未见,如今自己又是重新创业,尤尔根能否来中国帮自己呢?但郑俊怀还是给尤尔根打了个电话。
郑俊怀:因为老尤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就把中国的现状跟他说了,我说请你来看看,我也不敢说要他,哪能一开始就说这话呢,我说既然咱们是老朋友了,你同情我,你就来给我看一看,你给我挑挑毛病。
让郑俊怀感动的是这位重情重义的德国朋友真的来了。
这是一间两居室的房子,郑俊怀专门给尤尔根买的,尤尔根知道郑俊怀居住的条件很差,就邀请他和自己一同居住。
郑俊怀:这是老尤的房间,
记者 林玉红:可以参观吗?
尤尔根:抱歉,不好意思。
记者 林玉红:没叠被。我们突然袭击了,不好意思,不介意, 老尤还挺随和的,你的房间在哪?看看你原来住在哪里,
郑俊怀:这是我的房间,
记者 林玉红:你住在这个小屋,比他那屋小。
郑俊怀和尤尔根语言不通,甚至完全不懂对方说什么,仅靠彼此的默契,在一起生活了3个多月。
记者 林玉红:你俩怎么交流?
郑俊怀:我们俩交流就是,走,我们就走了,吃饭,我们就吃饭,说爬山我们就爬山。
记者 林玉红:两个人就打手势。
郑俊怀:打手势说话。
记者 林玉红:你俩谁大?
郑俊怀:我是哥,他是弟。
两人关系好归好,但不久却因为一件事大吵了起来。2012年9月的一天,尤尔根出差回来,突然发现牧场建错了地方,离工厂太近了,要求马上停工搬家。
郑俊怀:一看牧场跟我生气了,开玩笑,800米怎么能建牧场,见了牧场我工厂咋办,我问了全球5个专家,都说不行,你必须给我改过来,你不改过来我不负责任。
翻译 王学民:争吵起来了,我在旁边做翻译的真的很难,他们说的话我不知道该不该翻译出来,会不会影响到两个人的情绪。
记者 林玉红:你看到什么了,你不高兴?
尤尔根的翻译 王学民:他说一个是景观不太协调,在一个就是他说应该把牧场移到山的另外一侧。
郑俊怀:老吵架,老跟我对着干,最后老尤说,我是为了事业,为了我们的事业,我说我理解你,以后你就有什么你都跟我吵,有什么你就网出提,你没客气,我理解,我支持。
最后郑俊怀心服口服,把已经开工了,花了上百万的牧场,从离工厂800米的地方,搬到2公里以外的森林里。然而,搬家的决定让忙活了很长时间的员工们特别不满。
员工:一点商量都没有,尤总是那种很典型的德国人,做事情很刻板,什么事情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员工:从惧怕到了排斥。
员工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排斥这个刻板的的德国老外,然而,这样的僵局竟然被一个意外发生的事打破了。
2014年7月的一天,牡丹江下了一场大暴雨,尤尔根冒雨视察工地,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2米多深灌满雨水的大坑里。
员工:掉进去了,他是游泳上来的,到了办公室以后,他跟我说,我浑身全都湿透了,我掉到坑里了,当时其实我们非常害怕,因为项目在工程阶段,因为很多工程垃圾,可能会存在深坑里面,他起来以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生气,他认为,我掉进去了,我发现了,是非常值得的。
尤尔根不但不生气,还立即组织大家排除隐患,避免伤害到其他人,这个小细节让员工们突然开始理解了这个固执老外的所作所为。
每天早上尤尓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公司,处理完一些工作后,他会查看企业的每一个细节,爬上趴下,他对事业的专注和敬业精神渐渐地感染了大家,员工们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德国老外,还跟他成了好朋友。
员工:这两年非常流行一种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放在尤总身上是非常合适的,这些年给了我们很多的示范,我们都愿意遵循尤总定下来的游戏规则。
员工:在施工现场,如果他发现那块有问题,他不会顾及这个地方很脏,他会单膝跪在地上,亲力亲为,源于他们对工作严谨,对工作负责的这种精神,这点是非常值得大家钦佩的。
郑俊怀:老尤就是那么认真,把我们都感动了,人品好,工作认真负责,毫不客气挑毛病,我们做企业不就是需要这些人吗
尤尔根:我宣布运动会现在开始。
尤尓根最终留在了中国,成了公司的总经理。这位德国老外,把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植入给了企业,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春节过后,工厂、牧场、牛圈全部竣工,他们欢欢喜喜的从澳大利亚迎来了2000头荷斯坦奶牛。
冰雪刚刚融化的第二年初春,他们就开始忙活着给奶牛准备一年的口粮。
在郑俊怀的牧场我们看到,为牧场种草养牛的人是荷兰人,他们带来了荷兰牛性化的管理理念。
荷兰人 李斯特:站在牛的角度考虑,假如我们是一头牛,我们怎么样才能开心,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怎么能站在它的角度,让它开心。
郑俊怀:荷兰人,应该说是世界上养牛最久的,从几百年养牛的经验他得出了结论,就是说,牛要按照牛性化管理。
林玉红:有股特殊的味道
饲养员:这就是青储发酵的味道,咱这个配方是由荷兰专家提供的,他们的总体思路是粗饲料达到80%,精饲料占20%,有草,有青储还有咱们所说的精饲料,充分考虑到奶牛的营养需要,牛毕竟是草食动物,所以说草要占到一大部分,你像咱这群牛是属于青年牛,咱们配的就是青年牛的饲料,这样就能够提高奶牛的使用年限。
牧场是位于黄金奶源带的黑土地,管理是德国人,种草、养牛是荷兰人,企业的各个岗位都配备了国际人才,一切的一切都只为生产出好牛奶和好奶粉,让中国的消费者对中国乳业充满信心,郑俊怀的这个梦想能否实现,下一步他又将如何突出重围呢?
热门信息
阅读 (4773)
1 [致富经]聂玲利养殖巴马香猪年销过千万阅读 (4556)
2 [致富经]张京宝做出鲜腐竹 豆浆里挑出亿万财富阅读 (3975)
3 [致富经]广东佛山谭健标养鱼总能超前一步二个月赚千万阅读 (3626)
4 一只鸡卖到240元!90后小伙张涛养白骨顶鸡赚钱就靠六个字阅读 (3136)
5 [致富经]财富险中求(下)-黄国忠人工养殖胡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