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种植山楂年卖5000万 创业就靠八个字 20161212。王桂玲,女,1954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九圣营村,河南省新乡市大明饮品公司董事长。1991年开始在郑州卖山楂饮料,2001年在新乡开始自己加工山楂,2010年自己开始种植山楂,目前山楂种植面积达36000多亩,2015年公司销售额达5000多万,带动当地2000多农户种植山楂赚钱致富。
22岁,她才开始学写字,不过她最先学会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影响了她一辈子的八个字。她靠着那八个字,八年打拼,她就积累了上百万的财富,不成想,46岁时她看中的一个商机,八个月时间,让她就把八年积攒的100多万赔得只剩下一万块。靠着八个字的创业精神,她用仅有的一万块钱起步,3年后谷底翻身,并最终实现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看王桂玲如何靠着最先学会写的八个字,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2016年9月30日 河南省辉县市潭头村
记者李阳:是说谁都可以摇下来吗?
王桂玲:对,谁都可以。
王桂玲:树大了还得上到树上摇。树小在树下要就行了。哗哗哗的摇,
非常得劲儿。
记者李阳:我以为您说非常得劲儿呢。
王桂玲:非常得劲儿。
她叫王桂玲,今年63岁,当地的果农都知道,只要她一来,山楂就不愁销路了,每年王桂玲要收的山楂,达到38000亩,当地2000多家农户跟着她赚钱致富。
为了保证收购山楂的品质,每年王桂玲都亲自到基地收购;而且她还变着花样的来推广自己的山楂,今年王桂玲发现乡村游很火,她还当起了“导游”,组织游客到她的山楂种植基地参加采摘活动,推广自己的山楂,然而,在活动现场记者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
王桂玲:咋说我又忘了,咋说我又忘了。
王桂玲并不是很善于表达,现场还需要丈夫在他的身边不断小声提示,虽然说得磕磕巴巴,但作为当地创业明星的王桂玲,她知道,很多游客都是奔着她而来,组织活动虽说是件很难的事情,但她还是坚持参与。
今天的山楂采摘活动,游客分三组,半个小时之内,那个组采摘的山楂最多,哪个组就获胜,获胜组还有大奖,现场的气氛异常热闹。
王桂玲:游客们,你们好,现在开始山楂采摘,现在开始。
游客:特别甜,算算甜甜
记者李阳:你能吃几斤?
游客:一斤
记者李阳:这一框有多少斤?
游客:十几斤
记者李阳:你要不试试?
游客:我要抓紧采摘,我要赢大奖。
游客:这个味道还挺好,你要不要尝尝
记者李阳:我尝尝
游客:非常酸甜,这个是天然的。
通过称重,这个七人小组,以150斤的成绩,获得王桂玲送出的大奖山楂饮料7件;现场只要参与的游客,每人都能得到王桂玲送的新鲜山楂。
王桂玲:有认识不认识,是个采摘,也是和活动,让更多知道有机山楂,也是个宣传让人知道我们的好山楂,好饮料。
每年在山楂采摘的一个月里,王桂玲不仅要亲自收购山楂,而且还要组织推广营销活动,就是为了了解市场需求,生产更好的山楂饮料。
王桂玲靠卖山楂,每年就能卖出5000多万;可就是这样能影响一方产业的创业能人,却是一个到了 22岁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的人。
王桂玲:出门,我连个名字都不认得,很多人都是看不起我。
在工地搬砖、推车、是王桂玲的做的第一份工作,可就在她22岁那一年,她被县里选调到北京参加重大工程建设;然而,刚到北京,她就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笑话,因为家穷没有上过学,在签名报道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是全队唯一一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人。
王桂玲:我没有上过学,被人耻笑我,我想尽一切办法,要想干啥,一定把它干好。要想干啥,一定把它干好!
22岁才开始学写字,这个时候很多人才发现,那个搬砖扛石头,干活儿都不输男人的王桂玲,却连小石子都拿不住,笔画也是写的歪歪扭扭,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她先学的不是写自己的名字,而是写另外八个字。
万桂玲:有个工厂,叫上名字我不记得,墙上有几个字,我问人家是什么字,人家教我,我就背下来了,反正没有事儿,我就把这几个字写一写。
在北京的三个月,22岁的王桂玲除了干活,就趴在地上,拿着石头练习写字;三个月后,王桂玲终于学会了写字,到如今40年过去了,她最愿意写的还是那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记者李阳:为什么喜欢这八个字。
王桂玲:我自己的思想就是,干什么事儿,没有什么依靠,只能依靠自己,艰苦奋斗。
王桂玲发誓,即使只靠自己,也要干什么都要比别人强,不曾想22岁立下的八字誓言,从此成了她的人生写照。
1990年王桂玲用500多元做本钱,在县城租了一间门面做饮料批发,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年后,她就积累了上百万的财富。
王桂玲:晚上在门市上住,找个东西铺在地上白天把东西摞起来,晚上在哪睡觉,没地方睡觉。
王桂玲的朋友李德胜:做生意实打实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们那个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是这么说,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她就是靠这个精神发展起来的。
在那个时候,手里有上百万的存款,王桂玲已经成为很多人既羡慕又佩服的人,很多人都说,她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谁都没想到,1998年王桂玲做了一个生意,不曾想,8个月就把100万赔的只剩下一万块钱,更让人想不到是让她栽了那么大跟头的,竟然是让当地很多人赚了钱的山楂,那么让很多人赚钱的山楂,怎么偏偏让当时创业有成的王桂玲栽了跟头了呢?
1998年,王桂玲的家乡河南辉县市,山楂种植面积很大,当地老百姓少则种植几亩,多则种植上百亩;山楂多了,各种山楂的产品也丰富了。
河南科技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 教授宋建伟:有自己的品种像豫北红,这个豫北红它的维C的含量比较高,果面的话比较光滑,这个果比较鲜艳它适合加工,里面的果胶含量比较高。
王桂玲:老百姓自己加工山楂罐头、山楂卷、山楂片,就加工这个。
市场的火爆,让当地人从山楂上赚足了钱,可就在这个时候,王桂玲却发现了一个别人从没发现的机会。
王桂玲:山楂汁没有。(调点)加工山楂汁的话,量就大了,利润就上去了。
山楂,是一种原产中国的水果,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即是食品又可做药材,辉县市地处太行山南麓,山楂的品质更是优异,很受市场欢迎;但受加工技术的局限,辉县市的山楂,主要是农户自己做的山楂初级加工产品,没有山楂的深加工产品;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在加工过程中过滤澄清的过程。
河南科技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 教授宋建伟:在加工过程中,它要有一个过滤澄清的过程,有时候它里面容易出现浑浊,容易出现一些沉淀,所以这个里面的话,都是它可能这些饮料的难点。
王桂玲觉着辉县市从来没人做山楂汁,她觉着这是个好产品,只要能做出山楂汁,一定很有市场前景,1999年她拿出自己的积蓄100万,找到一个做饮料生产的厂家,双方合作,王桂玲负责原料和市场,对方负责生产,他们的山楂事业开始起步了。
8个月,王桂玲就解决了山楂汁的加工难题;不久之后,她的山楂汁也上市了,她还在郑州开了一家专卖店,主打她的山楂汁,周末的时候,她还组织全家人一起推销,最忙活的就是王桂玲,短短8个月时间,登着三轮车她跑遍了郑州的大街小巷。
王桂玲:1000多家吧,不止超市,还有家户,门市部。家属院,我都转到人家家里面了。
王桂玲的丈夫李东业:她是跑这个销售网络,是非常难的非常艰难的,她就一个人,有时我请个礼拜天我配合她,我们就见批发部就跑,见超市就跑,见饭店就问。
王桂玲的山楂汁很快就铺满了郑州的大小门店,然而,正当很多人盘算着王桂玲要挣几百万的时候,可谁都没想到,8个月后,曾经身价百万的王桂玲,赔的只剩一万块钱了。怎么看都是赚钱的生意,怎么会赔的这么惨呢?
把山楂汁发货给经销商之后,王桂玲就接到了经销商的电话,大家告诉她的都是同一件事儿,要求退货。
王桂玲:人顾客说你们的质量不行了,我说不可能吧,我给生产厂家提供的原材料那么好,他做的东西不好,我肯定不相信。我一喝,真的不行了。
王桂玲的丈夫李东业:第一次就是发往巩义的一车货,到那儿卸了货以后,第二天就臭了。
当初打进一千多家门店,是高兴的事儿,现在却是1000多家的退货电话,为了给客户退款,25天她就退给客户90多万,王桂玲只剩一万块钱。
王桂玲:赔的只剩一万了,气的我一直哭,怎么办,客户要货,信誉不好了,朋友说你100多万配完了,你还怎么做。
怎么好好的山楂汁都坏了呢,王桂玲决心找到失败的原因,跑到加工厂,通过调查,她才知道问题出在合作厂家的身上。
王桂玲:我一喝就是不行,他做的是香精勾兑的,把我气的不得了。
8年打拼的100万,不到八个月就赔的只剩下一万块钱,对王桂玲来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了推广山楂饮料,对孩子说太忙了,没时间回家,就连孩子也和王桂玲疏远了。
王桂玲:家,我几乎没回过家,
记者李阳:为什么不回家呢?
王桂玲:一直没有时间回家,没有时间回家。
王桂玲的丈夫李东业:太忙了,没时间回家陪孩子,耽误了小孩子的上学,小孩子也有意见。
王桂玲的丈夫李东业:接班孩子太忙
家人、朋友都劝王桂玲放手,不要再折腾了,更多人是质疑她 ,只有一万块钱了,靠什么才能东山再起?
王桂玲的侄女王震:大家都劝她,不想让她在这样下去,因为毕竟赔了那么多,不想让她说,要不你就放手吧,想干或者再考虑干点别的生意
王桂玲的朋友李德胜:当最开始做的时候,好像就是她父母也劝过她,你没文化咱别做这个,咱也做不了,你很多东西都记账你不懂。
不管别人怎么说,王桂玲始终坚信自己第一次学会的那八个字,她相信不靠别人,自己也能开发出货真价实的山楂饮料,2003年她用仅剩1万块钱,租下五间平房,开始琢磨山楂饮料的做法。
王桂玲:一万块钱我也要做,非要把它做起来。
在重新想要做山楂饮料的日子里,王桂玲跑遍了辉县市所有的山楂产区,尝了很多山楂产品,这是当地最传统的山楂果酱的做法,为了出良心的饮料,通过学习和自己的摸索,经过三个月的尝试,王桂玲终于研制出了自己满意的山楂饮料产品山楂烙、山楂汁。
2004年王桂玲为了重新打开市场,也为了让1000多家门店能重新和自己合做,王桂玲做出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很有魄力的事。
王桂玲的朋友史兆清:当时王总她销售的时候,买一送一,买一千件送一千件。王桂玲:我相信把市场会打开的。我相信会把我借的钱,贷的款,很快会还掉。
王桂玲还亲自跑到超市、小区门口宣传推销,连续两年,王桂玲几乎没在家住过,也没有吃上过一顿饱饭,丈夫还记得为了跑市场,一个月,王桂玲连鞋都穿坏了6双。
王桂玲的丈夫李东业:当时我很心疼,他干起来不要命,他干啥要干出个样,个性强。
2007年王桂玲靠货真价实的产品,自己用双脚跑出来的市场,再加上买一送一的营销方法和口碑影响力,1000多家门店逐渐开始订货;销售市场逐渐打开,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
河南省新乡市某商超销售经理郝好贤:有两款饮料卖的挺不错的,一种山楂汁,一种山楂酪,这两种挺好的,目前这个山楂酪还缺货。
王桂玲靠山楂烙、山楂汁,不但还清了债还挣了钱,而且,企业销售额每年达到1000多万,可很少人知道的是,随着事业的发展,王桂玲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像这样地块的高度,王桂玲都很难自己下来。
这几年的奋斗让王桂玲心脏,眼睛也都出现了问题,医生告知让她多休息,很多人也都劝王桂玲歇一歇,可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还要这么拼。
王桂玲:不能叫自己富起来,叫老百姓全部都富起来。像这个山楂都没人管,像这个山楂掉到地上,烧柴、沤肥,都利用不起来。那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要是种好了,利润高了,肯定能赚到钱,他们也发家致富了,我也致富了,他们也富了。
2009年王桂玲去日本参加了一个食品展,结果从日本回来之后,她决定要做一件事,这让很多人,对她的身体都很担心。
王桂玲的朋友郭景标:都说王总你一个女同志身体又不好,这样累,不如多活两年。
王桂玲的侄女王震:包括她的子女们也一直劝她让她休息,或者是让别人来接她的班,让她回家休息。
王桂玲的丈夫李东业:挣钱够花了,钱挣不完,不想叫去。
可王桂玲不但不听劝,还要执意做这件事情,2010年她拿出800万,种了一万亩山楂;原来,王桂玲在日本发现山楂的价格10几元一斤,这比辉县市的山楂价格高出十几倍,可是要想卖到日本去,对山楂的品质要求却很高。
王桂玲:自己种了,自己心里就有数了。你收别人的,你就不知道到底他打农药了,没有打农药,咱也不知道。
原来在辉县当地3-4毛一斤的山楂,打进日本市场之后,王桂玲把山楂的价格提高到2-3元一斤。
种植户:以前山楂,很少人来收购,有时候都没人要了,和王总合作以后,山楂业好卖了。
种植户:我种了200多棵树
记者李阳:一年能挣多少钱?
种植户:毛收入4000多块钱。
河南省辉县市农村工作办公室 主任 王景强 :她产区的公司加农户,种植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30000多亩山楂的管理,带动了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市场价格越来越好之后,王桂玲更加关心自己山楂的品牌影响力,虽然医生劝他多家休息,可每年收山楂的时候,她都要亲自到产区挑选。
记者李阳:好的山楂怎么挑选?
王桂玲:看哪一个没有虫眼,把他摘下来,大小没有要求。
王桂玲:好吃吧?
记者李阳:嗯
记者:那这种山楂叫什么品种?
王桂玲:豫北红
记者李阳:那这种山楂有什么特点?
王桂玲:这是海拔1500米,最好了,水质,土壤,空气,化验合格,才能得到这个绿色食品认证。
种植户:王总收的山楂要求质量比较高,因为她是做果产品的,经过手筛选以后她才要。
从22岁不会写字,到现在王桂玲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多万,2000多农户跟着她赚钱致富;王桂玲靠“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的创业精神,实现了自己创业梦想;2016年她还在开发新的山楂饮料产品,她不仅把山楂饮料卖到全国3000多家商超、零售门店,还把山楂出口到日本等国家; 63岁的王桂珍又有了一个的想法,她想上老年大学,继续学习。
热门信息
阅读 (4773)
1 [致富经]聂玲利养殖巴马香猪年销过千万阅读 (4556)
2 [致富经]张京宝做出鲜腐竹 豆浆里挑出亿万财富阅读 (3975)
3 [致富经]广东佛山谭健标养鱼总能超前一步二个月赚千万阅读 (3626)
4 一只鸡卖到240元!90后小伙张涛养白骨顶鸡赚钱就靠六个字阅读 (3136)
5 [致富经]财富险中求(下)-黄国忠人工养殖胡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