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致富经]江苏常州刘建明养鱼年销2700万元的财富玄机


[致富经] 原来鱼还可以这么养 20160616
  江苏常州的刘建明,他承包了350亩鱼塘养殖四大家鱼等普通的淡水鱼,和其他养殖户不同的是,刘建明拿出三分之一的鱼塘空出来,不往里面投放鱼苗。他的这一做法不但没有降低产量,还增加了产值,年销售额超过2700万元,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刘建明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2008年返乡创业养殖四大家鱼,被称为行业奇人。他用5年时间,将350亩的养殖基地年销售额从不足100万元猛增到2700万元。然而说起往事,他却不愿多谈。一个足可改变行业面貌的计划让他财富飙升,也因为这个计划,5年时间里他受尽煎熬却决不放弃。这是一个什么计划,这个计划如何帮他实现5年时间年销售额猛增到27倍?

这就是刘建明的水产养殖基地,基地占地350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鲈鱼和武昌鱼等鱼种。2010年时基地销售额还不到100万元,5年时间,到了2015年,面积没有扩大,鱼的品种没有改变,可刘建明基地销售额猛然增加到2700万元。

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褚秋芬:我心里是蛮佩服的,我说你是我们水产行业的奇人,也是我们水产行业的福音。

记者刚到基地采访,刘建明就拉着记者去一个神秘的池塘,还说到那里才能解开他基地销售额猛增到27倍的秘密。

这就是那个神秘的池塘,可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个池塘里竟然没有养鱼。

记者:这里多大啊?

刘建明:这里总共有50亩。

记者:养了多少鱼?

刘建明:不养鱼,但是里面有鱼。

记者:不养鱼?

刘建明:对。

这个50亩的池塘是刘建明基地最大的一个塘,然而竟没有养鱼。记者刚一下水,就感觉这里和别的池塘不一样。

记者:这有多深啊?

刘建明:往前面一点6米左右,你下来要当心。

刘建明:你靠着边上走,一个手趴在这边,一只脚伸到下面去,一个脚放在中间,就可以了。

这个池塘深达6米多,是刘建明专门挖掘的。

记者:这么快就这么深了

刘建明:跟你说就只有一点点浅滩,下面很深很深的。

这个池塘水下坡度非常陡,为了安全,刘建明带着记者在池塘浅滩摸河蚌,但记者总是找不到窍门,只摸到些枯枝。

记者:这不小。

刘建明:我以为摸一块砖。

记者:这得有一斤半。

刘建明:两斤多。

记者:可以做什么菜呢?

刘建明:炒着吃、炖着吃,都可以。

记者:在你们农家乐里面,这个炒一个得多少钱?

刘建明:便宜,不贵,33元。

见记者总摸不着,刘建明教起了记者怎么摸河蚌。

刘建明:你往前面摸。

记者:有一个。

刘建民:划破了手吧。河蚌比较锋利的,所以摸到河蚌,你碰到它先摸住这个地方,再摸到这边地方,这样把它抱出来。千万不要摸有刺的地方,这里都是快壳,都很锋利的。

记者:你早跟我说我就没事了。

刘建明:我们都是这样一次次过来的。

掌握了窍门,记者终于可以熟练地摸到河蚌,甚至还同时摸到两个河蚌。

记者:我一口气摸到俩。你就什么都不养,然后搞了这么大一片地?

刘建明:养了好多东西,你看芦苇都出来了。后面你看,给你踩出来的水草,全踩出来了。这个水草我们以前我们还是买了种子种的呢。

记者:还亲自种上的?

刘建明:还种种子,让它水草发出来。为了我的爱好,什么爱好呢,我爱好养鱼。

记者:你爱好养鱼,但是就没有养。

刘建明:也可以说没有养,也可以说正在养,也可以说为了更快乐地养。

这个350亩的基地中,像这样不放鱼苗的水塘有3个,总共约100亩。350亩的养殖基地中有100亩区域不养鱼,年销售额却从2010年的不到100万元猛增到2015年的2700万元。这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刘建明是常州市武进区人,1990年,初中刚毕业他就到广东打工,先后做过摩托车修理和水产养殖等行业。2008年初他回到武进区,以每亩一年1000元的价格承包350亩土地,建设了这个养殖基地。主要养殖鲤鱼草鱼鳙鱼鲢鱼等常规鱼种,当年投放的鱼苗长势也非常好。然而令刘建明气愤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养殖出来的鱼,却总被鱼贩子以质量不好为由压价。

刘建明:鱼贩子一来,草鱼,他说,我收购5块5,我们起网之后,他说,你这个草鱼,不均匀,有点毛,或者有点红,只能5块4、5块2。我们那时候已经起网了,不卖给他也不行。

刘建明虽然心中不服气,但他也发现,当时自己养殖的鱼质量的确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当时养鱼的水全部从外面引来,经常受到污染。为了能养出最优质的鱼,刘建明到外地考察了一番,发现山区用流水养殖出的鱼质量最好。

刘建明:用流水养殖的,就是山泉水养殖的鱼,品质的确是好,但那个资源太稀缺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养。

常州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并没有像山区那样的流水养殖条件。但刘建明受到山区流水养殖的启发,决定对自己基地进行改造。

记者发现,刘建明改造后的基地每个池塘都有两个像这样的排水管道。

刘建明:每一个塘口都这样,一个高一个低,下的雨小一点,它就这个管子排,如果雨大的话两个管子排,排的速度就更快了。

把管子拔掉,池塘里的水还会从池底排走。

刘建明:只要这样一拔,很方便的。听见没,这个水声听得见吧?

记者:听见了。

刘建明:你看,整个就出来了。这样一拔,整个底部,就下去了,速度特别快。你如果想更快一点,那就两个管子一拔。

这里被刘建明称作基地内的无人区,这是刘建明专门营造的,他把挖掘6米深池塘时挖出的土堆在这里,再专门种植上芦苇而形成。

刘建明:我们养鱼的地方就专门设立这样的无人区,这里就不让别人进去。最多让马进去一下。

刘建明把养鱼塘里的水通过管道排放到这里来,养鱼的水经过芦苇的净化,逐步渗透到地势更低的池塘里。这种池塘是一个过滤池,过滤后的水再排放到养河蚌的池塘里,进一步过滤。

刘建明:水的颜色开始慢慢变淡,再到这边,就变清了,再到那边就更清了。

记者:它为什么能够(变淡)?

刘建明:草的吸附

记者:你除了种草,还有别的办法吗?

刘建明:还有螺蛳、河蚌。

刘建明挖掘6米深的水塘,就是为了让水塘成为基地地势最低的地方,贮存过滤过的水。而这些水在水草、河蚌和螺蛳的共同作用下再次净化,净化过的水通过水泵重新回到了养殖塘里。

刘建明:到每一个塘。有点营造成活水养殖,你看着水的颜色,水质比较好。

记者: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刘建明:鱼就养得多,密度还高,品质还好。

这个5亩地大小的塘里目前养殖了3万斤草鱼,为了展示池塘里鱼的密度,刘建明专门抓了一把饲料演示给记者看。

刘建明:任何一个角落,你撒下去全是鱼。一般的养殖户到我们这儿来参观,我们机器一开,就吓疯他了,没看过这样高密度养殖的,一般人来看,他说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每年冬天,刘建明都把养殖出的鱼集中到这些池子里,方便随时捕捞。今天刘建明需要捕捞4000斤草鱼,这么多鱼只要2分钟就能捕捞完成。

两分钟后,网里的鱼终于露出了水面。

记者:这有多少斤。

刘建明:这里在两三千斤左右。也能捕这么多,咱们俩人。

出网的鱼只需要像现在这样,用网兜挑选出合适的拉走就行。

记者:小哥,你挑来挑去,挑什么样的鱼?

刘建明:挑瘦长型的。

记者:为什么挑瘦长的?

刘建明:瘦长型鱼肉质好,品质比较好。

记者:但是肉不就少了吗?

刘建明:肌肉不少。

将基地改造完成并实现循环水养鱼后,刘建明对自己鱼的品质非常满意,他不愿意再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想直接将鱼卖到酒店。为此他想到了一个奇招。

这个叫陈建元的人,是一家餐饮服务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评委。2013年,刘建明就是通过他打开江苏省一些酒店的销路,然而说起这件事,陈建元却直呼上了他的当。

记者:我听说是你给他卖鱼现在?

陈建元:也是上了他的当,他骗我这个鱼好啊好,刚开始骗我。

这是2013年刘建明请陈建元帮忙时品尝的鱼,为了吸引陈建元关注,当时刘建明还专门对这条鱼打扮了一番。

刘建明:把这个鱼劈开,劈开后,尾巴拿掉,鳍拿掉,葱丝姜丝都有很多,把它盖住头,把它盖得饱饱满满的。

原来,刘建明为了吸引陈建元过来帮助自己,宣称自己得到一条鲥鱼,请陈建元过来品尝。鲥鱼被称作长江三鲜之首,非常名贵,对人诱惑力巨大。果然,陈建元听说后很心动。

陈建元:因为鲥鱼它太名贵,你说价格这么高,不可能每天都这么去吃,他请客,他说鲥鱼,肯定鲥鱼,不可能拿几块钱一斤的鲢鱼,再拿半条请我们吃。

其实,这根本不是鲥鱼,而是刘建明养殖的鲢鱼。鲢鱼不是一种上档次的食材,当地人招待贵宾时不会用这种鱼。刘建明故意用自己养的鲢鱼冒充鲥鱼,目的正在于吸引陈建元的注意。

刘建明:主要是我们发现这个鱼的品质这么好,那我们就要寻找另外一个渠道销售,怎么销售呢,首先就要专家级的人认定这个,他确定这个品质的确是好

陈建元:吃了之后,我们心里面有怀疑,但是我们没有怀疑它是白鲢,这么普通的鱼但有这么好的味道

知道刘建明竟然用鲢鱼冒充鲥鱼后,陈建元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感兴趣,他赶紧跑到刘建明基地参观了一下,发现刘建明养鱼用的水确实好,难怪他能把鲢鱼养出鲥鱼的口感。于是,他开始主动将刘建明养殖的鱼推荐给江苏省各大酒店。

2015年,刘建明也用相同办法将自己产品卖到广州、大连等城市的一些酒店。这一年,刘建明在常州的基地收获了420吨鱼,绝大部分是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但按2015年的市场价,刘建明养出的活鱼平均价格还不到每公斤20元,420吨鱼,市价不超过800万元,他怎么卖到了2700万元?

提起这件事,刘建明专门把记者带到他基地的一片树林。这片树林埋的全是鱼,而这些鱼,是刘建明亲自捕捞,宰杀处理后不得不埋在树下的。

这件事情源自于2008年刘建明建设基地后提出的一个想法。

吴红宇:当时我觉得他说说笑而已,没想到能达到今天这个高度。

记者:为什么你觉得就说说笑而已?

吴:在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2008年,刘建明卖鱼总被鱼贩子压价,但已经打捞起来的鱼如果不卖又很可能会造成死亡。为了延长鱼肉的保存时间,刘建明想到了对鱼肉进行深加工。

刘建明:任何一个农产品都有从养殖种植到加工的一个过程,唯独一个(淡水)鱼没有从养殖到再深一步的(过程),它早晚会有人做。

当时市面上淡水鱼的加工品主要是鱼干等粗加工产品,刘建明却偏要做淡水鱼深加工,他的这一决定,在很多专家看来都非常冒险。

江苏省农科院畜禽与水产加工研究室副主任王道营:整个全国的淡水鱼加工也是比较落后的,它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淡水鱼刺特别多,特别是小刺,去刺特别困难;第二就是淡水鱼肌纤维比较细,肉质比较嫩,经过加热等比较剧烈的加工手段以后,很容易影响它的肉质。

常州市武进区水站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褚秋芬:我就跟他讲这里面的难度,我说那么多的科研院校都不做,你一个搞企业的人做,你搞企业要追求的是利润的,他说他喜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

刘建明准备研发淡水鱼松,鱼松是一种绒状调味干品,当时市面上销售的鱼松几乎都是海鱼制成,因为海鱼鱼刺少。而淡水鱼刺太多,要实现大规模生产鱼松,必须要使用机械去刺。但当时并没有为淡水鱼肉去刺的机器,于是,只有初中文凭的刘建明决定自己研发。

刘建明:好多人说,你这个鱼松很好嘛,机器从哪里买的,我也想做。我说外面有这个机器买,还要我做吗?

这是刘建明基地中央的一座小房子,2009年开始,刘建明就住在这里,进行淡水鱼去刺机的研发。初中毕业的刘建明翻看了大量机械、渔业和营养学等领域的图书。

他每周都做一次去刺实验,每次需要捕捞超过400斤鱼。实验之后的鱼肉无法食用,刘建明就送给附近一家养狗场,这个笼子里的狗就是养狗场老板当时赠送给刘建明的。后来因为鱼肉实在太多,连养狗场的狗都吃腻了,刘建明只好把鱼肉埋在那几棵树下面做肥料。

因为把大量时间和经历都用在了研发上,刘建明基地的正常经营陷入了停顿,2010年时基地年销售额不足100万,可每年做实验的开销就接近百万,刘建明的经济十分紧张,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一段时间,他吃得最多的就是野菜和面条。

刘建明:当时每天生活就一个小房子,天天敲敲打打弄弄,自己煮一点面条吃吃,方便面都买不起的,就买一点面条。

吴红宇:当时他的困难,所有的东西,已经仅能够维持渔场的开销,别的开销都已经停掉了,只能说能把鱼喂饱,甚至说他自己肚子都吃不饱,都到这种程度。

刘建明:我亏到倾家荡产,什么东西都没有,我都会帮别人打工,我挣一点钱,慢慢也会把它弄出来。

记者:你有这个自信。

刘建明:我就是这样的人。

基地一直亏损,2010年时,刘建明实在承担不起基地员工的工资开销,只好让员工自己出去先闯闯,等基地情况好转后再回来。

孙文慈:看到他那样子、表情,确实真的也受不了。那时候确实真的很困难,不是一点点困难。

刘建明:(员工离开后)经常晚上来,半夜来过多少次,他也担心我,不谈这个话题。

员工走后,350亩的养殖基地只剩下刘建明一个人,有时候累了一整天,刘建明心里不好过,他就会来池塘边自己躺一会儿。

刘建明:我一躺就是一夜,等到醒过来,可能睡在这边,可能睡在这边。就想大自然抱我一下。总得想个人疼我嘛,那么辛苦,谁的怀抱最大呢?大自然的怀抱最大。

经过近5年努力和煎熬,2013年,刘建明终于成功研发出淡水鱼去刺工艺。

刘建明:这个基本是净鱼刺了。这个是中骨,这个是鱼鳍,鲨鱼鳍。

刘建明成功地研发出淡水鱼松,他还开发出鱼肉饺子、切割好的鱼肉等产品。令刘建明惊喜的是,还没大规模对外销售,这些产品就先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2008年刘建明刚建基地时,他就开展了垂钓业务,生意一直挺红火,可是时间一长,刘建明发现钓鱼的池塘里总出现死鱼的现象。

原来是有时候钓的鱼太多,有的人就会放掉一些,很多鱼因此死掉了。

刘建明:他钓的感觉来了,又多了,怎么办,就放掉一点。

而刘建明成功研发鱼松等产品之后,他就干脆告诉来钓鱼的人,喜欢钓鱼就尽情地钓,钓上来的鱼如果不想要,可以不用花钱买走。

刘建明:比如说你爱钓鱼,你钓了8个了,你说我只想带回去3个,你把鱼放在网袋里,你走的时候带3条,还有5条放在这个池子里,我们全体员工会感谢你。

扔到池子里的鱼很快就会被做成鱼松,钓的鱼付过钱后,也可以换取相应价格的鱼松等产品,刘建明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垂钓业务中的死鱼问题,还为自己的鱼松等产品找到一条新销路。

刘建明基地的鱼除了一部分直接卖到酒店外,其他都制作成加工品,加上垂钓等业务,2015年,他的年销售额达到2700万元。

2016年,刘建明的深加工产品逐步打开市场,常州基地的鱼已经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他正在全国推广自己的养殖模式,希望既能带动养殖户一起发展,也为自己的深加工业务提供合格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