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食用菌温控设施栽培效益高

  邓光政是长丰县吴山镇食用菌大户,此前曾搞过五年多的养殖。自1993年开始,邓光政种起了蘑菇。那时的食用菌,还都是搭着大棚种在地里。没有技术,他就靠着一股“闯劲”,刻苦钻研。没过几年,邓光政终于 “摸着石头过了河”,食用菌产出稳定,供不应求,年销售金针菇近10万斤。

  1999年前后,食用菌温控技术在国内刚刚开始兴起,但尚未实践成功。邓光政看到了商机,便和安农大张教授一起租了肉联厂的冷库搞金针菇试种,算得上是实践反季节种植食用菌的第一批人。同行人都说,老邓是个 “未雨绸缪”的人。邓光政解释说,“那是因为值钱的活儿肯定做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不推陈出新,就会很快被淘汰。 ”

  到了2003年,邓光政操作起温控培植食用菌技术来驾轻就熟,年产金针菇达15万斤,让他赚了不少钱:“当时金针菇市场价要五六块钱一斤,价格虽然和现在差不多,可是当时的钱多值钱啊! ”提及当初的“成绩”,邓光政笑了起来。

  让蘑菇“住”进空调房

  稳定了产量之后,老邓开始“寻思”扩大规模的事。 2007年,他在吴山镇投资100多万建了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冷库。随后的五年间,他又先后扩建了三栋冷库,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走进吴山镇涂郢村,只见一处三层楼高的联排白色钢构厂房格外显眼。这就是邓光政栽培食用菌的一处“温房”。冷库内,一排排8米高的货架上,井然有序地挤满了一袋袋菌种。 “我们采用的是设施种植模式,每个房间内都安装了温控设备,根据需要调节温度,让菌菇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邓光政说。

  “不同阶段需要的温度都不一样,比如金针菇养菌时的适宜温度在18—20℃之间,催蕾需要13—15℃,生长则需要6—8℃的温度。 ”邓光政介绍说,与大棚种植不同,温控设施栽培食用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无污染、产量高,更符合现代人绿色生活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植户一年四季都有蘑菇采摘,再也不要像过去那样靠天吃饭了。

  目前,拥有食用菌温控设施栽培设备的全省共有5家,要是论规模,邓光政能排上第二。

  培育新品种求长远发展

  在另一个温室里,一排排支架上整齐摆满了一袋袋食用菌,颜色纯白、长势喜人。这是邓光政去年新引进栽培的新品种——海鲜菇。这种外表看起来和普通蘑菇无差,吃起来却带有海鲜味的蘑菇,可是菇类中的“白富美”。去年,邓光政把它引了过来,现在成为合肥地区最大的海鲜菇生产企业。

  “这种食用菌食药两用,学名为真姬菇,在韩国和日本,人家都叫它‘长寿菇’。 ”老邓介绍说,海鲜菇在我国规模种植只有三四年时间,它菌肉肥厚,口感细腻,具有海蟹的味道,所以也被称为“蟹味菇”。这个品种和其他菌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温度、湿度、光线要求很高,生产周期长,一般在160天左右。

  由于目前培植时间不长,邓光政种植的海鲜菇产量不大,但产出稳定,价格也比较可观:“出厂价在4元/斤左右,主要供应合肥周边大型超市和酒店,效益还不错。 ”邓光政说,除了海鲜菇,他现在还与福建食用菌科技研究所合作,请来技术员一起在攻关栽培绣球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