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办事处利用自身的产业项目和扶贫资金,整合帮扶单位、慈善机构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以农民合作社种植蔬菜的形式,筹建精准扶贫产业基地,依托海拉尔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对辖区的贫困户实现造血、输血同步走,扶贫脱贫全覆盖,成效显著。
该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健告诉记者:“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为他们提供劳动岗位,这样既提高了收入,又提高了技能,几年后就可以让贫困户独立从事蔬菜种植;针对有劳动能力不方便离家的贫困户,我们无偿为贫困户家庭建设温室和大棚,由他们日常照料、种植,我们给予技术指导,所种植的产品由基地进行回购;针对无劳动能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基地年底拿出一部分利润给他们进行补贴式分红。”这样一个覆盖不同贫困户的产业基地,是以北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的。
扶贫产业基地没有将政府的扶贫资金当作唯一解决问题的渠道,而是结合当下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思维,走“互联网+农业”的道路,将生产管理、运营销售和创新扶贫网络化。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生产流程上,基地温室、大棚内都安装监控摄像头,对整个生产流程全监控,保证产品生产按照规定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蔬菜种植透明化。在产品销售上,利用自建的电商平台,基地产品全部采用线上订单、线下直供的模式,既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又保证了产品流通运输的安全性。在产品质量追溯上,利用园区自己的信息平台,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既可了解产品的育苗、移植、施肥等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扫码溯源。在创新扶贫方式上,将基地的高质量农产品在“众筹网”上发起了公益扶贫众筹项目。目前,建设办“品生态果蔬 为扶贫助力”公益扶贫众筹一期项目已经成功完成,共募得资金62099元,二期项目也即将上线。平台还将加强数控温室的建设力度,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云平台实现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全面提升基地的农业智慧化水平。
合作村村支书刘恒新对记者说,现在养殖业不景气,村里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都想创业。扶贫产业基地搞的蔬菜大棚正好可以带动村民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确保收入稳定。
王健告诉记者:“由于合作村位于海拉尔郊区,因此蔬菜种植业刚好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吃上新鲜蔬菜的需求。在满足海拉尔区‘菜篮子工程’的同时,村民们的钱袋子也发生了变化。另外,贫困户对基地产业发展模式特别认可,家里种植的蔬菜管护得都特别好。所以,每次我们给予他们技术指导、回购产品时,贫困户都非常高兴。”
热门信息
阅读 (799)
1 2017年家庭农场补贴有什么新政策?今年5月起能申请8项补贴阅读 (624)
2 微农业好看又赚钱,是一项新型的朝阳产业!阅读 (619)
3 “智慧种菜”绿色高产高效的蔬菜种植模式阅读 (590)
4 4亩辣椒净赚2万多元!订单辣椒种植助力扶贫致富阅读 (583)
5 如何拯救荒废的设施大棚?专家来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