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农产品营销救命草不是电商 农产品营销渠道有哪些呢?

近来,微信朋友圈常被一则则电商火速帮滞销农产品解难的帖子刷屏。细一想,时下互联网与农业合作社的结合,也确乎在京郊刮起了流行风潮。就在几天前,政府部门组织的“互联网+农户”交流会上,记者眼见着多家知名生鲜电商比着放“豪言壮语”:这个说年底前要和200家合作社联手,那个说明年业务范围辐射京津冀……发言的个个踌躇满志,在座的农户代表也都眉开眼笑。

在大家都为农产品“触电”而“发烧”之时,记者倒认为该泼一瓢凉水,给农户们提个醒:电商不是农产品销售的“救世主”。

记者不是成心唱反调。多个助手帮咱卖东西,自然不是坏事,怕的是拐杖拄久了,连自己走路的本能都荒废了,再也激发不出奔跑的潜力了。

这并非耸人听闻。连日来,记者在郊区对最早一批投入电商怀抱的农村进行采访时发现,他们应用的生产技术,在农业专家眼中,只是京郊中下水平,而他们的产品却卖得风生水起,甚至被不少大企业相中,成了员工的“福利菜”。

“种得一般不怕,人家都能给你卖出去,而且还卖高价。邪门不你说?”说起这事,当地一位农户简直对电商视若神明。就在他身旁,大棚里挂着的黄板,已粘了满满一层害虫,早该换了,可他始终看都不看一眼。这一幕,记者至今记忆犹新。

毋庸置疑,电商在销售渠道上相比传统手段,确实有着巨大优势,但它也仅仅是一个渠道,在沟通信息上帮了大忙。可问题是,农产品滞销都该归咎于信息不畅吗?

显然不是。你的品种是不是退化了,而丢掉了市场?你的种植模式是不是落后了,无法跟竞争者错开上市时间?你的口味是不是陈旧了,被别人比下去了?这些都是农业合作社的掌门人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不主动作为对接市场,完全依赖电商,也许眼下可以高枕无忧,但等到电商的渠道价值发挥殆尽后,滞销的危机照样还会爆发。

如此说来,电商岂不成了农业合作社经营的“兴奋剂”,短时有效,贻害长远?记者认为,倒也不必这么悲观。

“互联网+”算是时下最流行的词儿了。这个神奇的"+"后面,可以加上任何东西,大到金融资本小到包子火烧,包罗万象。农业自然也不例外。

仔细分析起来,电商通过自己灵活、迅捷的渠道帮助销售农产品,只发挥了“互联网+”神力的一小部分。其实,在作物种植、后期维护、采收管理等方面,“互联网+”还大有可为。

眼下,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在延庆、昌平、大兴等区县,一种高科技的“农场云”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通过收集、分析大数据,“农场云”能告诉生产者何时定植、除虫,何时补水、追肥,还能通过分析市场波动,安排果实错峰采收,样样都有助于农产品上市品质的提升。

无论什么时候,品质都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当互联网、大数据的神力开始着力于此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真正双赢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囊括了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偏好的大数据,将为农作物的育种、研发提供重要依据。那时,“互联网+”便渗透至整个农业的源头,从根本上革新了这个古老产业的基因,使它焕发新生,展现出迷人的生命力。

【扩展阅读】

农产品营销策略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丰产不丰收”、“价贱仍卖难”的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农产品营销问题愈来愈突出。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农产品营销困境必将严重制约我国大农业的发展,因此对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需要显得极为迫切。笔者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发展,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

1围绕“问题”展开的阶段性研究我国农产品营销研究开展虽晚,但发展较快,研究议题较为广泛,其中关于营销策略的探讨是近年来农产品营销研究的主要内容。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基本围绕各个时期农产品经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其研究范畴和内容与各时期农业经营面临的困境紧密相关,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产品进入了供应宽松乃至过剩的阶段。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始凸现。此背景下理论界对农产品经营问题展开探讨。研究者主要从产品视角探寻农产品经营困境的问题所在,普遍认为中国农产品经营的焦点问题是流通渠道不畅。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灵活、流通主体不成熟、政府宏观调控不善。基于此认识,这一阶段营销策略的研究集中于农产品流通渠道范畴。研究者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各种办法与措施。此时的研究尚缺少关于农产品生产、定价、储存、促销等系统营销策略(4P策略)的内容,但却是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开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业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和道路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大为改观。但各地“丰产反成灾”的事件仍不断发生,农产品卖难问题依然是困扰农业经营的突出矛盾。经过反思,研究者们认识到农产品经营困境的突围在于微观经营主体的营销能力和营销手段的发展和提高,这甚至关系到整个农业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营销系统的总体开发”[1]的观点。从此我国理论界开始从管理的视角审查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系统的营销策略研究,对目标市场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农产品营销策略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2限于农产品流通策略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之初,研究内容主要限于农产品流通范畴,针对农产品流通市场和流通主体构建问题提出若干对策。贾益东[2]提出应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农产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层次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高效灵活的流通调控体系、新型的经营组织体系”的市场建设思路。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构建,可选择“主体形式多元化,经营目标市场化,管理体制一体化”的目标模式[3]。崔晓文[4]进一步认为应当从提高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贸农一体化,交易方式规范化等几方面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这一阶段研究者们基于产品视角从宏观层面上对解决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主体培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限于宏观管理的范畴;由于在我国旧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下,农业营问题长期以来突出表现为宏观管理的各种缺陷和矛盾。虽然关于“流通网络和市场建设”的研究属宏观经济管理范畴,但它们同时也是微观主体进行营销渠道建设、制定渠道策略的重要环境因素。可以说,关于营销渠道的研究是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