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大棚蔬菜种植一亩半收入10万元是如何做到的

一亩半蔬菜大棚年收入10万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管家父子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愣是把“靠天吃饭”变成了“土里捞金”,靠着一亩半蔬菜大棚,一年收入近10万元,这让全村羡慕不已的同时,也给村里人致富带来了一条好路。

穷则思变扣大棚日子越过越红火

管玉成家住寺儿堡镇寺前村,家里一共五口人,除了老伴张素艳,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全家人的生活就指望那四亩半地。

像众多庄稼人一样,管家也种苞米,年头好的时候,一亩地能产大约1000斤粮食,一年到头,也只能挣到约4000元,算下来,每人一年的生活费还不到800元。

总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2008年,国家提倡农民扣蔬菜大棚,拓宽致富渠道。时年61岁的管玉成把心一横,咱也试试扣蔬菜大棚,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和子女的支持。于是,管家的房前和房侧就多了两个蔬菜大棚。

靠着扣大棚的收入,管家的日子逐渐步入了正轨,越过越红火,儿子管万明也放弃在城里打工,回家和老父亲一起扣大棚,如今已娶上了媳妇。有了钱以后,管家将大棚修葺一新,加大对蔬菜大棚机械化设备的投入,科学播种、科学育苗,让大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

一边种植一边学多茬耕种收益高

说起靠蔬菜大棚致富,管玉成和张素艳都挺腼腆,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懂得专业的蔬菜栽培技术。头几年,大棚一年只种一茬大头菜,虽然收入比种苞米稍微高点,可相比投入来说,收入偏低。

管玉成是退伍军人,有一股要强劲儿,边干边学。他向村里求助,村里找农业技术员给他做指导,他逐渐掌握了各种蔬菜习性,生长周期,常见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浇水施肥等。他还经常关注中央七台的农业频道,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掌握一些最新的农业栽培技术。

通过几年的摸索,管玉成发现,要想发挥出大棚的作用,必须时刻紧随市场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换,提高土地利用率,过去每年只种一茬蔬菜,现在每年种植三茬蔬菜;在种植品种方面,也不能光种一种蔬菜,应该让种植品种多元化起来。

掌握了作物的生长规律,伺弄起来也就能有的放矢,头茬种植厚皮甜瓜,中间种植黄瓜和豆角,末茬种植生菜、芹菜、菠菜、油菜、香菜、茼蒿等小菜,三茬种植让大棚全年不歇着,经济收入十分可观,老两口和儿子一共扣了4个大棚,一亩半地年收入能达到近10万元,成了村里扣大棚的行家里手。

先富带动后富走全村一起奔小康

11月25日,记者在蔬菜大棚里见到了管万明,他家刚刚收割了香菜,油菜精选一部分也装箱了,准备送到镇上去售卖。

说到棚菜种植,管万明头头是道,“你看这棵秧苗,虽然开花了,但新叶不长、颜色发黄,老叶卷曲,说明它感染了TY病毒,这样的秧苗不爱长、不结果,即使结果也是青的,必须尽快切断传染源,防止传染给其他秧苗。”他顺势拔下了一棵受病的西红柿秧苗。

管万明告诉记者,他知道这些都是得益于村里开办的“阳光工程培训班”,在培训班,老师教会了他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土传病害防治、蔬菜管理技术等各种知识。除此之外,他还购买了大量农业书籍,家里的大书箱里装得满满的,这些都让他在实践中受益匪浅。

在销售方面,管万明也有自己的“生意经”,他家的菜主要就是供给周边,像寺儿堡镇、沙河营乡、新地号村和二台子批发市场等地。他说,因为蔬菜绿色新鲜,这几年有批发商找上门来收菜了,可也不能总窝在家里,要勤上市场跑跑了解行情,还要根据市场需求看批发还是零售划算。

因为技术过硬,村里还让他担任技术员,给其他乡亲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对此,管万明谦虚地说:“我也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从失败中找经验,大伙就是交流,谈不上谁教谁。”记者了解到,目前,寺前村共有四五十户村民,看到管家的日子好了,现在好多家都开始扣上了蔬菜大棚。

当问及是否害怕竞争时,管万明说,从小额贷款开绿灯,再到农业技术免费培训,是党的好政策让他先富了起来,他愿意把经验和技术教给更多村民,大家一起奔小康,“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等我们村大棚种植形成规模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到时我们不出家门也能挣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