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崔菊、伍仟夫妻俩高山上种出“致富果”

  在石棉县蟹螺藏族乡大湾村海拔1850米的高山上,绵延着千亩果林——这里,是石棉县大学生崔菊、伍仟夫妻俩的梦想躬耕园。从2012年底至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结出累累果实。这是一个十分朴实的创业故事。80后的年青女子崔菊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没有忘却具有丰富自然生态资源的大山,回到全省山区县之一的家乡石棉县,把目光投向了海拔1850米的高山,流转土地建基地,果木遍植于基地、果林下又种植生态蔬菜、林间又放养畜禽。她用土地承载起致富梦,用土地延伸、拉长种植养殖的链条。归根结底,她做了一篇转化大山优势的文章,也用实际行动与同是大学毕业生的丈夫一起,标注出了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高度。她与丈夫朴实的创业之举,不仅值得当代大学生去借鉴学习,更是我们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榜样。
崔菊(右)伍仟(左)夫妻俩在查看核桃长势



  川大毕业生上山创业

说起崔菊,这个80后的石棉小女子可不简单。毕业于四川大学的她,心里有一个种地梦。

“这几年,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我想给大家创造个放心的食品环境。”2012年,刚刚生完小孩的崔菊萌生了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的想法。

崔菊的想法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同年11月,她的创业梦迅速开始实施。走过石棉的山山水水,寻遍石棉的每一个乡镇,在蟹螺藏族乡大湾村的高山上,崔菊终于找到了心中理想的躬耕园。

“这里远离城市,无论空气、水质,还是土壤,都是原生态,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再适合不过。”崔菊说。

首批流转了528.8亩土地,利用当地村民原已种植的核桃树基础,通过改良、嫁接,崔菊的核桃园初步成型。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大樱桃、李、桃等果树和蓝莓陆续被引进,遍植在基地里;土豆、南瓜、莲花白等生态蔬菜被种植在果林下;巴马香猪、鸡、鸭、鹅等畜禽被放养在林间……崔菊的生态种植养殖体系规模初成,基地面积也扩大至1098.8亩。

7月1日,雨后的大湾村云雾缭绕,沿着蜿蜒的通村公路驾车驶进崔菊的梦想躬耕园,迎接众人的是挂着露水、娇嫩欲滴的满园鲜果,还有远处山林间时不时露出黑白身影的巴马香猪。

  不要“铁饭碗”宁做农民

川大毕业的崔菊毫不犹豫地上山种地,身为丈夫、也是大学毕业生的伍仟自然不甘落后。辞去了已有的稳定工作,与妻子一道上山创业。

“虽然我的大学没有妻子念得好,但我是农民出生,干农活可难不倒我。”抱着满满的自信上山,没多久,伍仟就发现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根本不适应规模化的现代农业。

“记得刚嫁接完核桃树,第二年五六月份,一些核桃树叶子就变黄了,当时可把我们急坏了。”伍仟说,一开始不懂种植技术,以为嫁接失败了,经过县林业局技术专家指导才知道,这只是核桃枝切口不一呈现的正常生长现象。

种植技术上的缺失,让伍仟和崔菊的自信受到了一定打击,为了充实自己,夫妻俩又是请专家指导,又是听培训讲座,还远赴成都等地参观学习。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两人的种植养殖技术都有了极大提升。

然而,种植技术的攻克并不能代表生产就能顺利,在高山中,也有可能遇到一些危险状况。

“这里的气候比较湿润,被蚂蟥、蜱虫等吸血、咬伤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还可能遭遇毒蛇、野猪等危险动物。”在伍仟的记忆中,山上的日子并不好过,下地干农活穿雨靴最安全,穿凉鞋就是去“送血”的。

山上的日子充满危险,但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没有网络、没有娱乐,每天都在地里,很多忙不完的事,让整个人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山上的辛苦,在36岁的伍仟头上留下了不少银丝,但他已经习以为常。

  有机农业开创新天地

“来来来,随便吃,全都没打过农药。”站在蓝莓种植区里,崔菊自信地邀请大伙品尝蓝莓鲜果。清晨的山风拂面而来,蓝莓鲜果上滴滴露水顺风而下,惹人垂涎。摘下一颗布满花青素的蓝莓,放入口中轻咬,瞬间满口酸甜,口齿间溢满果香。

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态健康食品的当下,“有机”成了崔菊、伍仟夫妻俩发展种植业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这片连绵千亩的基地里,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安装灭冲灯、刷石硫合剂……现代理念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保证着基地产品最佳的品质。

“2013年,我们申请了有机食品认证,并在2014年通过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审核,取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相信明年就能正式拿到认证证书。”说起基地,伍仟信心满满地说,“无论桃李,还是蓝莓、大樱桃等,摘下来可以直接吃,这里的品质绝对可以放心。”

事实上,崔菊、伍仟夫妻不仅尽力创造着放心的食品,也为蟹螺藏族乡大湾村的村民们提供着难得的就业、致富途径。每年,夫妻俩的基地都要聘请村民进园务工,一年中要进行3-5次除草,每次除草要1个月左右时间,大多数时间里,基地都有村民在务工。此外,为了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致富,夫妻俩先后免费发放2万余株果树给村民种植,并通过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提升种植技术。

“每个月有20天左右时间能在基地里务工,每天工资70元,一月下来能挣1400元,这笔钱足够家庭日常开销。”家住大湾村3组的藏族妇女汤福香说,“以前大家靠种玉米、萝卜为生,现在基地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送树苗给我发展,我有信心种好果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