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食疗药用于一身的文蛤养殖效益高

  [每日农经]舞动出的文蛤新鲜卖20150615。在江苏的如东,将会看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场舞,不过不是在广场上跳,而是在比广场更广阔的地方跳。大妈们不仅能够获得健康和快乐,而且还能得到一种小东西,这小东西,号称天下第一鲜。这就是文蛤,又名花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其贝壳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含有蛋白质10%,脂肪1.2%,碳水化合物2.5%,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
  
文蛤的功效作用

味甘、咸,性微寒。有类似蛤蜊滋阴和软坚散结的功能和应用。此外,文蛤的组织提取液对艾氏瘤型、肝癌腹水型和肝癌实体型有较高的抑制率。可备选用。煎汤或煮食。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 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蛤,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相传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取食文蛤。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从此,这个雅号就一直流传至今,闻名于世。 

文蛤肉有滋阴利水的功能。蛤粉与清热解毒药青黛及黄芩等共同制成的中药片剂,可以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蛤粉还可以和冰片、枯矾研末,外用治疗中耳炎。蛤粉与海藻、海螺、海螵蛸等组成四海舒郁丸,适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病属邪热痰结者宜之,气虚有寒者不得用文蛤。
文蛤采苗育苗播苗技术要点

养殖场地的选择

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沙泥质滩涂作为养成场地。潮位以中、低潮区为宜,尤以小潮干潮线附近最好。滩面平坦广阔,泥沙底,含沙量在50%以上,无工业污染。

(1)水温:文蛤为广温性贝类,适宜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6.8℃。

(2)溶解氧:文蛤生长所需要的溶解氧,一般要求大于5毫克/升以上。

(3)比重:文蛤生长的适宜海水比重为1.014~1.024,最适比重在1.016~1.021。在此比重区间生长的文蛤,6个月内壳长0.8厘米;而栖息在海区比重为1.003~1.015的文蛤,6个月壳长只有0.46厘米,重量差异更大。

(4)透明度:文蛤最适宜的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以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域生长最好。

(5)水流:水的流速不得低于10厘米/秒,流速越大,对文蛤的生长越有利。流速快则滤食饵料生物多,文蛤的肥满度较高。

(6)抗旱力:文蛤的耐干旱能力较强,一般在冬春季离水不得超过168个小时,夏秋季离水不得超过36个小时。

文蛤的自然采苗

(1)附苗场:天然的文蛤附苗场地,大多数分布于文蛤喜欢栖息的河流海口附近的沙滩、三角洲或潮水能涨到的浅海沙洲等地方。良好的自然附苗场,应为滩面平坦、松软,含沙率不低于70%,退潮干露5小时~9小时的高潮区下部或中潮区上中部;潮流畅通、较缓,饵料生物丰富,水域环境优良,敌害生物少的沙滩。

(2)苗种采集:苗种采集的规格、方法和时间各地都不一样。

①采集稚贝苗:我国台湾将小型稚贝苗采捕后,经过苗种培育后再采捕放养。通常从9月至翌年5月,在苗区用筛子筛取0.5毫米左右的稚贝苗,连同部分沙粒,投放在水深为0.3米~0.6米的池塘中进行培育,底质以沙质土壤为佳。视池内水的肥瘦情况,考虑施肥与否。海水比重保持在1.014~1.024,池水以略带硅藻褐色但澄清者为好。投放密度一般为每亩200万~300万粒。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防除敌害生物。经过几个月的培育,待幼苗长至每千克800粒左右时,再用纱笼制的筛子筛出,供养殖成贝之用。

②采集较大规格的贝苗:江苏等省的采苗,大多数是采捕规格较大的文蛤苗种直接放养,不经过苗种培育阶段。采苗是在潮水刚退出滩面时进行。采苗时数人或10多人平列一排,脚不断地在滩面上踩踏,边踩踏边后退,贝苗受到踩压后露出滩面,即可拾取。也有用铁刨插入滩面一定深度后,逐渐向后拖拉,贝苗被翻出后,用三齿钩挑进网袋。大风过后,贝苗往往被打成堆,此时用双手捧取贝苗,装入网袋即可。采苗时应避免贝壳损伤,防止烈日暴晒。采集好的贝苗,及时投放到养殖场地。较远距离运输苗种,最好选择在气温15℃以下时进行,以避免或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损伤,影响苗种的存活率。

半人工采苗

根据文蛤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利用人工平整滩涂和撒沙等方法,改良滩涂底质,供幼体附着变态、发育成长。

在文蛤产卵后的5天~6天,平整中上潮区滩涂,清除敌害和浮泥;或者散布细沙,让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养殖用的苗种。养殖滩涂要求水质清新、饵料丰富、潮流畅通。在春冬、初夏或秋季收苗,此时水温、气温对苗种的运输和放养后的潜居都有利。采捕的方法可用筛子筛洗,较大个体的苗种也可用脚踩法采捕,用双脚频繁踩踏滩面,边踩踏边后退,文蛤露出滩面,即可拾取苗蛤。

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1)亲贝的选择:选择体制健壮、性腺丰满的4龄以上文蛤作为亲贝。

(2)精卵的获取:将亲贝阴干5个小时~7个小时,然后流水刺激3小时~5小时,再将亲贝放进0.15%~0.25%的氨水中浸泡。在水温26.5℃~28.5℃、海水比重1.020~1.022、pH值8.40~8.90条件下,亲贝浸泡不到10分钟就十分兴奋,双壳微微张开,水管和足充分伸展舒张。经过约30分钟,雄性先排精,雌性相继产卵。此法催产率可达80%。将亲贝阴干3小时~5小时,流水刺激1小时~2小时,升温3℃~5℃,再移回原海水中也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此外,也可利用解剖法获得精卵,但卵子必须经氨海水浸泡5分钟后才能正常受精。

(3)洗卵与孵化:精卵排放后,在海水中自然受精。若精子过多,可采用沉淀法洗卵2次~3次,以提高孵化率。受精卵在27.5℃~33℃的条件下,12小时左右即可成为D形幼虫。

(4)幼虫培育:幼虫培育的密度一般为3个~10个/毫升。培育水温不要超过26℃,海水比重在1.019~1.023,pH值8.0~8.3,溶解氧5毫升~6毫升/升。

饵料以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等高温种为主,混合投喂时金藻与角毛藻的比例为1:3。D形幼虫的投饵密度为1.8万~2.0万个/毫升,以后随着幼虫的发育,逐渐增加投饵量。日投饵6次~8次。

幼虫培育中的充气、换水、清底、倒池、幼虫观测,同常规贝类人工育苗。

(5)采苗:文蛤人工育苗条件下,卵受精后6天进入附着变态期,9天完成变态发育成稚贝。文蛤附着变态前也出现眼点,易被忽略,影响及时投放附着基,让幼虫附着。一般在受精后7天开始投附着基。附着基为0.5厘米的沙粒为宜。泥沙取自中、高潮区,经水洗,用120目筛绢筛选,经高温煮沸处理,除去一切生物及有机污染物。

文蛤稚贝有分泌黏液的习性,在育苗室内常因黏液缠身使稚贝死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变态前先向池底投放2毫米~4毫米的沙粒。在幼虫分泌黏液基本中止后,进行倒池。用40目筛绢将沙贝分离,在将稚贝投入备有细沙底质的池水中效果较好。有条件的最好将眼点幼虫虑选入室外备好的土池中附着变态,以提高附苗量。

也可不使用附着基,1991年丹东采用无底质方法人工培育文蛤稚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单位面积上培育出壳长1毫米~2毫米稚贝38.6万只/米2。

(6)稚贝的培育:文蛤幼虫进入底栖后,死亡率较高。为了提高成活率,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有害物质分解,防止水中硫化氢和氨氮的增加。幼虫一旦进入底栖生活,要加大换水,进行流水培育并尽力降低水温和充气。投喂混合饵料,防止饵料下沉。保持适宜的密度,1米2内稚贝潜居数控制在50万左右。尽力做好稚贝倒池工作,严防稚贝的机械性损伤。

稚贝在室内经过40多天的饲育,壳长达1毫米时室内水池环境已不适合其生长,可以到滩涂上修建的池中暂养。稚贝在池中经过20多天的培养,壳长可达2毫米以上。

苗种的中间暂养

(1)滩涂围网暂养:

①器材和规模:用3厘米×3厘米聚乙烯网线编织高1米~1.2米、网目2.5厘米~3.5厘米、长10米~20米的网片,上下网纲为直径3毫米~5毫米的聚乙烯绳。用竹竿绑扎网片,防止网片倒伏。竹竿高度1.5米,0.6米~0.7米插入沙中,再把网脚吊绳一端系在下纲,一端绑扎草把或竹筒埋于沙内,防止网片受潮浪冲击后上浮,造成“吊脚”。一个主网场内设若干个小格,每一格网场20亩~30亩为宜。在主网场退潮方向外围设外套网防逃。

②暂养时间:一般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暂养,海水表层水温在

10℃~15℃。

③暂养密度:暂养密度随水温下降而增加,一般9月份每亩放养200千克,10月份500千克左右,11月份800千克左右,12月份1000千克~1200千克。

④暂养管理:注意修补网片,防止网片“吊脚”、倒伏,以防文蛤逃逸;清除网片、竹梢上的藤壶和滩面上的敌害;大风浪后及时疏散上堆文蛤,清理翻挖网脚边堆积的文蛤,拣掉滩面上“露土”的蛤、贝壳等。

(2)文蛤池塘暂养:

①池塘建筑:平地筑池,池深0.5米,池底平坦、倾斜度5%左右、长方形为宜。池埂宽1米、高0.5米,用水泥板或塑料板护坡,防塌和防止泥土流入池内。一个池以1亩为宜,铺设滩涂沙30厘米左右。设主进排水渠道,各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门。

②暂养时间:池塘暂养比滩涂暂养推迟进行,一般池水表层最高水温不超过25℃,冬季不低于5℃,10月底可进行暂养。

③暂养密度:投放密度随水温下降逐渐增加。水温25℃,每亩不超过2000千克;水温10℃,每亩5000千克;5℃时,最高可放养文蛤6000千克~8000千克。水温高,暂养时间适当缩短;水温低,可暂养1个~2个月。

④管理:密切关注水温变化,灵活掌握换水,一般每日1次,日换水量80%以上;水温25℃时,每日1次~2次;水温10℃以下,隔日换水。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换水,水深一直保持30厘米以上,谨防“浮头”。池塘水体浅,环境条件差,易发生青苔,必须及时清除,否则,青苔覆盖会引起文蛤窒息死亡。每次文蛤取捕完后,整个池底要彻底翻松、暴晒,以保持池塘底质清洁。

(3)文蛤的苗种运输:文蛤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种类,冬季可耐旱2周~3周不死,但夏季也只能活2日~3日。为此,运输日期应根据当时气温高低,在耐干时间内运到。采用筐或草包装着文蛤,以“品”字形垛在船舱或车厢内。切忌带水运输,尤其是夏季,以防水质恶化,造成大量死亡。

(4)播苗方法:

①苗种规格:文蛤养殖所选用的苗种,以壳长2.5厘米~3.0厘米为宜。采补文蛤苗种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拖刨,严禁使用拍板,以防文蛤苗种遭受损伤而影响养殖效果。在文蛤苗种运输时,应注意轻装轻放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最好当日采捕当日播放。

②播放密度:播放密度,原则上是掌握密而不挤、疏而不空,一般以每亩播放200千克~300千克为宜。

③注意事项:采用湿播方法,即在涨潮时播苗。这样经过潮水的冲刷,文蛤分布较均匀,有利于尽快潜滩。播苗时应轻装轻放,避免机械损伤。为了提高播苗后的文蛤潜滩率,应尽量缩短苗种露空的时间,运回的苗种应及时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