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农家小伙养中华鲟 年纯收入30万元

中华鲟养殖致富案例:
 
平舆县西洋店镇贾营村农家小伙代建成,投资60万元,建起了中华鲟养殖场,一年销售成品鱼三四万斤,净收入30多万元,成为当地水产养殖的“新星”。

5月3日,记者走进代建成位于贾营村贾东自然村的养殖场。在一个个大约有60平方米的水池内,成群的鲟鱼在不停的游动。

说起代建成,当地村民称赞他是村里为数不多敢想敢干的好后生,1981年出生的他在初中毕业后去浙江进厂打过工,还买过客车来往浙豫之间跑客运。

偶然间,去山东出差的他在当地农贸市场转悠时发现,中华鲟的销售行情非常好,他突然萌发了回家乡养殖中华鲟的想法。

年轻无畏,说干就干。代建成一边建场,一边去山东潍坊学习中华鲟养殖技术。2010年秋天,他花了10万元从潍坊一次性购买了2万条鱼苗开始了自己的养鱼之路。

然而代建成的养鱼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批鱼苗因为质量不是很高,又加上他对长途运鱼苗和养鱼都没有经验,最后鱼苗的成活率仅为50%,全部销售后一算倒赔了5万多元。这次损失让刚刚踏入此行的代建成心有余悸,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接下来的日子里,代建成常常找前辈学习并上网查询资料,有时候还去参加培训,加上自己在实践中慢慢领悟,现在养殖中华鲟已经不在话下了。他说:“现在我对鱼病害的把握基本能达90%,每批苗的最终成活率可以高达97%。”

因为中华鲟供不应求,他只能把每个池子的养殖密度安排到最大。现在妻子主要在家负责鲟鱼的养殖,他则是经常外出考察市场,负责销售。一年亩产值约15万元,效益非常可观。代建成说,他计划今年年底继续扩大养殖场规模,并打算发展鲟鱼养殖合作社,让更多的乡亲和他一起实现养殖鲟鱼致富梦。

人工饲养技术: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1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含氧量: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升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升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pH值: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7]
盐度: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光照强度: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底质: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透明度: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氨氮: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水流: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流速: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