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乌猪是云南农业大学与曲靖市相关畜牧部门联合,利用国外进口的瘦肉型猪种杜洛克和大河猪作为原始素材,保留了大河猪50%的血缘基础,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在
大河乌猪由云南省曲靖市畜牧局、富源县大河种猪场和富源县畜牧局共同育成。选育工作从1994年开始,先由杜洛克猪和大河猪杂交,再横交固定,历时9年6个世代。大河乌猪含杜洛克猪血统50%,大河猪血统50%,毛色全黑。2002年时的主要性能:母猪初产仔8.2l头,经产10.88头;达90kg体重日龄186d,胴体瘦肉率54.18%,肌内脂肪7.92%。2002年10月经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猪品种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关介绍:
当你来到美丽富饶的“八宝之乡”富源,主人招待你的宴席上一定会有“大河乌猪”做成的美味佳肴令你齿颊留香,赞不绝口。可是,你可知道“大河乌猪”还是第二个国家级育成猪品种?
大河乌猪是何许猪?许多人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实。追根溯源,还得从大河猪说起。大河猪是原产于云南富源县大河、营上、竹园一带的地方猪种。据大河镇茨托村旧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考古发现,其中就有猪的骨化石。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在富源一带就有野猪活动。它们的驯化工作,与分布于东南亚一带的原始猪种的驯化工作同步,即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富源境内地势山高坡陡,谷深流急。有关文献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前,就有劳动人民在这里休生养息,猪作为畜牧业中的早期驯化动物,当时已有一定饲养。元代以后,形成土司占有土地制,生产力受到一定制约。明洪武年间,从内地迁入的大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艺,推行“垦荒屯田”制,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清康熙年间,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受到削弱,农业生产又得到较快发展,据此间编纂的县志记述:“猪则全大河乌猪县居民挨户蓄养”,养猪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民国年间畜牧业迅速发展。民间流传有“头身骨骼大,嘴直脖子粗,头上生八卦,鼻顶三道箍,后腿穿套裤,尾短根又粗,必是大河猪”的说法。
大河乌猪生长于大河镇为核心的区域内,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好而著称,受到周边老百姓的欢迎,形成了独具地方特点和品质的猪种“东路猪”,也叫“大河猪”,是滇东北腌制火腿的主要原料猪种,人们常说的“宣威火腿乌金猪”,其实指的就是大河猪。用大河猪腌制出来的宣威火腿,香飘四海,味甲天下,国父孙中山曾为此题词日“饮和食德”。
1976年,为了探明大河猪的种群归类,云、贵、川三省猪品种专家组对三省接壤地区乌蒙山、金沙江流域一带的猪品种及性能进行了科研调查分析,发现分布于该区域内的大河猪、威宁猪、柯乐猪、凉山猪等地方猪种虽然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不同,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种类,但同是一个品种。给这个品种叫什么名称存在争议,有提议叫“大河猪”的、有提议叫“威宁猪”、“柯乐猪”、“凉山猪”等名称,但都不能准确地概括出这几个猪共有的特征。后经专家合议,认为称为“乌金猪”更具科学性,这个品种生的区域包括了乌蒙山、金沙江流域,毛泽东“乌蒙磅礴走泥丸”和“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的就是这一地域,两句诗的第一个字合为“乌金”;毛色上,表明该品种为黑毛或火毛,像乌金,乌金猪因此得名,并作为一个种类而在猪的家族中声名鹊起。
据《云南实业调查书》记载,民国七年(1918年)全县大河猪存栏26312头,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达43800头,至1973年6月,仅大河乌猪之最——重达650公斤大河、营上两个公社就有大河猪基础母猪9100头,占全县能繁母猪的45.5%,足见大河猪在大河一带的养殖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各种新技术和杂交改良技术得到全面运用,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了提高。
热门信息
阅读 (2055)
1 科技苑:桑树大变身 桑叶养猪、鸡、鹅、鱼能瘦身!阅读 (1129)
2 [科技苑]陈忠洪 高架网床猪舍四个月不清粪 奇招妙法养出生态猪阅读 (1066)
3 [科技苑]住在高床上的猪 高架网床养猪新模式阅读 (859)
4 [科技苑]50天重塑一头猪阅读 (609)
5 [每日农经]老道沟里的快乐黑猪 林下养殖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