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一亩蔬菜大棚收入6万元的种植窍门

有着22年大棚黄瓜种植历史的成武县汶上集镇东孙庄村,是个只有400人的小村庄,但却有冬暖式高温黄瓜大棚60多个。多年来菜农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种植新办法、新经验,去年创出了平均亩效益6.3万元的新纪录。近日,笔者到东孙庄村采访,菜农们的一些种植窍门令人耳目一新。

让菜种“早下地”

菜农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每年的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黄瓜的价格最好。为抓住商机,近几年他们调整了黄瓜的播种时间,改过去10月中旬育苗为9月20日至23日育苗,致使黄瓜的盛瓜期赶在了元旦至春节的“高价期”,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菜农李继存说“俺一个1.2亩大棚,去年腊月二十五一天就摘黄瓜1200斤,卖了3000多元。”

让大棚“长大变长”

前几年,这个村大都是半亩一个的大棚,棚长在50米左右。2008年,村民孙村丰改建了一个120米长的大棚,棚体长了,这效益确实不一样。据孙村丰介绍,跟50米长的大棚相比,平均每米多产黄瓜100多斤,因为大棚越长,吸热保温的性能越好,还能使土地、水、电、资金等生产要素达到优化组合,减少生产成本。从此以后,这个村菜农学习孙村丰的经验,先后改建了大棚。

让黄瓜“吃中药”

在一个大棚里,正在给黄瓜喷药的菜农放下喷雾器,用手搅拌着半盆子药液告诉笔者:“这是俺自制的农药,别说用手搅拌不伤皮肤,就是喝上两口也没问题,因为这是用苦参、黄柏、楝子叶等几种中药材熬制而成的,专门用来消灭蚜虫、红蜘蛛,还有杀菌防病的作用,对黄瓜一点药害也没有。”

据了解,近几年,东孙庄村的菜农们适应市场需求,树立绿色意识,防病治虫采用喷洒中药或实行物理防治,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蔬菜品质。

让有机肥“当家”

近几年,菜农们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同时,加大了有机肥的使用量,按照菜农的话说,这样可使黄瓜长势稳,不旺长,不早衰,产出的黄瓜又大又直,客户喜欢,价格好。菜农孙留魁介绍说,施用有机肥,一个大棚不光比过去多收七八千元,还能节省四五百元的肥料钱。

让墙边“生金”

按照高温大棚黄瓜的种植方式,每座大棚后墙的下边都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浇灌黄瓜的渠道和管理、采摘蔬菜的走道。这几年,东孙庄村精明的菜农们开动脑筋,打起了这个空闲地带的主意,他们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大棚空间,在大棚后墙角下种上了芸豆、豆角、香菜等一些小“副菜”。别看这个空白地带不起眼,可对东孙庄村的菜农们来说却成了一个个“小银行”。村民李洪亮高兴地说:“去年俺光利用墙角种植这些小菜,就额外收入600多元,相当于半亩粮田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