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传统手工种植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双季稻生产发展,南方稻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机插存在的季节制约、秧苗质量差、机插效果差、机插生育推迟及农艺农机不配套等问题,通过品种优化搭配、育秧模式研发、窄行高速及钵苗大苗机插、稻田机械开沟、精确定量施肥、早稻收割碎草还田及履带旋耕整田、机械病虫统防统冶等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集成,实现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及机插高产高效。

此项技术要点:1.品种优化搭配。品种选择应结合机插秧生长特点,注意早稻与连作晚稻生育期合理搭配,争取双季高产。

2.机械耕整地。早稻移栽前选择适宜机械10天进行耕整地,以旋耕为主,犁耕为辅,旱旋耕与水平整相结合。结合翻耕施有机肥和钙镁磷肥,移栽前1-2天湿旋耕,后灌浅水耙平,待泥土沉实后机械移栽。

3.集中育秧。选择适宜的育秧模式,早稻建议大棚育秧,秧龄25-30天;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及种植方式确定播期,机插秧秧龄15-20天,播种期6月底至7月初。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育秧基质或土壤要求调酸、培肥和清毒。

4.合理密植机插。根据插秧机及品种类型合理密植,保证充足苗数和有效穗数。

5.稻田机械开沟,水分科学管理。机插后应及时灌浅水(2-3厘米水层)护苗活棵,促进返青成活、扎根立苗;返青分蘖后间歇灌溉,水层以2~3厘米为宜,并适时露田,落干后再上水,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6.精确定量施肥。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合理增施有机肥,减氮增钾。

7.机械病虫草防冶。在插秧后4~5天,选用4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细润土每亩3-5千克或尿素7.5千克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根据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采用大型药械喷雾技术田间机械作业。

注意事项:注意双季稻机插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双季机插高产。晚稻育秧要根据早稻收获及晚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并注意用多效唑等生长调控剂做好秧苗生长调控。

超级稻高产栽培要领

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结合各稻区水稻种植制度和方式,根据超级稻品种特性,通过育秧、栽植、肥水调控、群体优化、综合防治、精确定量等关键技术,促进超级稻高产群体形成,提高中后期物质生长量,和提高群体总颖花量。通过发挥超级稻增产潜力,实现超级稻高产。

技术要点:1.精量播种、培育壮秧。根据不同稻区生态特点、超级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播期。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质量,确保成苗率和秧苗的素质;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手插秧播种量一般为7-8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秧本比为1:10;旱床育秧每平米100~130克,塑盘旱育秧每盘25~40克;机插秧杂交稻播种量一般80-100克/盘,常规稻100-120克/盘,在精选种子、精量播种的基础上,配合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调控,病虫草防治等措施,达到苗匀、苗壮。

2.湿耕水平整田。稻田移栽前1周进行干湿翻耕,晒垡,翻耕30厘米深。翻耕前施有机肥(饼肥50千克,钙镁磷肥40千克),移栽前1天先旋耕,后灌浅水耙平,带水耙平不宜多次,以平为度,待泥土沉实后移栽。

3.合理密度,扩行稀植。综合考虑水稻品种生长特性,手插秧单季杂交稻密度控制在每亩1.2-1.4万丛,行距扩大到26-30厘米。常规早稻种植密度应在1.8-2.0万丛,移栽保证落田苗在5.5万以上;连作杂交晚稻种植密度在1.6-1.8万丛。机插秧行距多为30厘米,常规稻机插株距12-16厘米。杂交稻机插株距17-20厘米,每丛2株左右,每亩大田1.1-1.3万丛,每亩栽秧苗15-20盘左右。

4.灌溉。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采用“三水三湿一干”,即插秧时灌寸水,便于返青、活棵;施肥除虫时灌寸水,以水带氮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除虫效果;孕穗开花期灌寸水,防止颖花退化;分蘖期间、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以浅水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够苗时排水搁田。

洪涝后再生稻蓄留方法

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受洪水淹没时,由于茎鞘积累的营养物质还未向穗部转移,此期茎鞘营养物质仍较为丰富。同时,这两个时期茎秆节上休眠芽一般在5毫米以内,还没伸长,受洪水影响较小。虽然洪水退去后,由于水稻叶片有淤泥,太阳晒后出现萎蔫或干枯(抽穗表现最为明显),但水稻茎秆和休眠芽仍是成活的,因此可蓄留再生稻。对扬花后正在灌浆的田块,待洪水退去3-7天后确定有20%以上能够继续灌浆结实率田块保留,待八成黄后适期早收头季后再蓄留正季再生稻,结实率低于20%的则采取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对部分迟播、迟栽田块,淹没时处在孕穗初期或中期的稻田,洪水淹没48小时的,要割苗蓄留再生稻;对孕穗期(破口期)至灌浆始期且淹没时间在48小时以上则采取果断措施割苗蓄留再生稻。

其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蓄留洪水再生稻的田块。洪灾后,根据受灾稻田的植株状态确定可蓄留洪水再生稻的稻田。

2.施好发苗肥。割苗前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以护根促芽,为再生稻高产奠定基础。发苗肥(尿素)施用量为10-15千克/公顷,并把握早割(退水后5天内)、瘦田多施,迟割(退水5天后)、肥田少施的原则。

3.及时割苗,低留稻桩。洪水退后3-5天割苗为宜。割苗时应低留稻桩,留桩20厘米(5-6寸)左右,有利于再生稻大穗多穗高产。

4.稻草还田。割苗后将全田稻草就近均匀平铺于杂交中稻植株行间,既可通过稻草还田增加有机肥,又能为洪灾后自救赢得宝贵时间。

5.水分管理。割苗后至收割期,稻田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或湿润状态,促进头季稻根系的恢复与生长。如抽穗开花期遇高温天气,则稻田应灌深水,建立20厘米深水层。

高温灾害防控要点

入夏以来,高温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多,此期正是早稻灌浆期、单季稻分蘖及穗分化期,还有部分早熟品种正值开花期,高温热害主要直接造成水稻生育期缩短、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生物量和产量下降。建立水稻开花期高温灾害防控技术是适应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有效措施。

防控技术要点:1.选用耐高温水稻品种。水稻品种多,开花结实期高温耐性存在差异。选用耐高温品种是减轻高温灾害的有效途径。

2.水稻高温易发期防控技术。选择适宜播栽期,调节开花期,避开孕穗、抽穗期高温。采用旱育秧,长江流域地区为避开花期高温,双季早稻应选用中熟早籼品种,适当早播,使开花期在6月下旬-7月初完成,而中稻可选用中、迟品种,适当延迟播期,使籼稻开花期在8月下旬,粳稻开花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结束,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夏季高温危害。

3.采用科学肥水管理措施减轻高温危害。针对敏感期开花期的高温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损失。一是田间灌深水以降低穗层温度,也可采用稻田灌深水和日灌夜排的方法,或实行长流水灌溉,增加水稻蒸腾量,降低水稻冠层和叶片温度,亦可降温增湿。二是在肥料管理上合理的提早施肥,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降低后期冠层含氮量,加快生育进程,增强后期耐旱和抗高温能力,并实行根外喷施磷钾肥,能改善水稻授精能力,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伤害的效果。

4.受极端高温伏旱危害的水稻,可采用蓄留再生稻方法。高温再生稻因较正季中稻收割后蓄留的再生稻在时间上早20天左右,低位节苗不会受到低温阴雨影响而降低结实率,割苗时应低留稻桩,留桩20厘米左右,促进倒3-5叶中、低位节腋芽萌发,有效地增加再生稻苗、穗数和穗粒数,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成虫有趋嫩绿、趋光性。品种(组合)间抗性差异不明显。根据稻纵卷叶螟是迁入型害虫及其成虫有趋嫩绿、趋光的特性,加强秧苗期1-2代的防治,压低虫源基数;适当调整播栽期,以避免水稻感虫生育期与稻纵卷叶螟高发期相遇;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提倡稻田养鸭、养鱼、养蛙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等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技术要点:1.适当推迟播栽期,使水稻易感虫期避开稻纵卷叶螟高发期及迁入高峰期。2.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有效减少下代虫源。使用性诱剂诱捕成虫防治稻纵卷叶螟,安全、绿色、环保。提倡稻田养鸭、养鱼等物理、生态防控技术。3.严格防控秧苗期和生长后期(孕穗-乳熟期)的稻纵卷叶螟,适当放宽中间期的防治指标。防治指标为2-3龄幼虫高峰期百丛有效虫量分蘖期40条,秧苗期、穗期百丛20条。4.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可使用31%氟腈·唑磷微乳剂、毒死蜱、稻丰散、苏云金杆菌(Bt)8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300克/亩,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25%EC毒死蜱·三唑磷30克有效成分/亩;杀虫单或杀虫双75克有效成分/亩;丙溴磷50克有效成分/亩。对2龄幼虫的防治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丙溴磷等。均对足45-50千克水,细雾均匀喷雾于稻株中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