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过六旬,原本打算停下生意享受生活,却被一种大泥鳅重新点燃创业激情。大泥鳅不好养更不好卖,一个笨办法,让他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看陈煌奇如何独辟蹊径、水里捞金?
陈煌奇: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
今天,陈煌奇着工人们7点就开始工作了。半个多小时后,这长100米的大网,终于可以合网了。这些大泥鳅的主人就是陈煌奇。见到记者时,他就特别想告诉我们他的这种泥鳅有哪些特别之处。
记者:这太难抓了,它身上分泌的这是什么呀?黏黏的?
林森庄:基本上它身上的这些粘液,是一种保护作用。
记者:好难抓呀。
林森庄:对对对,因为它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殊能力逃生,就靠着它身体的特殊结构。把这个头部先稳定了,它看不到,我们就轻轻抓起来了。
记者:你要安抚它,安抚它,摸一下。
记者:乖。
林森庄:把它眼睛蒙起来。不要用力哦。
记者:它不会咬我吧?
林森庄:不咬啦,顶多是亲你一下。
记者:啊。太黏了,你看我手上都是粘液。她要把她的手套给我借一下。借用了手套,有个工具试试。好了,现在好像好了。慢慢地(拿),看,这大泥鳅,有我的两只手这样抻平这么大。这个泥鳅多重啊?
林森庄:这条大概有380克到400克。
记者:啊,差点掉我衣服里。
陈煌奇还专门找来了我们平时比较常见的泥鳅做对比。
林森庄:这一条就是正宗的黄板鳅。它本来就是只有这么大。
记者:这就是咱们以前说的那种小泥鳅。
林森庄,成熟的黄板鳅只有这么大,大的台湾泥鳅有这么大。
记者:以前好像都经常见这种小泥鳅,这样对比就很明显了。这小的和大的。 林森庄:大小对比。
这种俗称的大泥鳅,行业内又叫做台湾泥鳅。陈煌奇从2010年开始关注这种大泥鳅,如今他的养殖面积有500多亩,每年能销售泥鳅20000多斤,泥鳅苗8000万尾。
记者:好,眼睛蒙住了。它现在比较稳定了。来,给我们的观众看一下,大泥鳅。看到了吗?我觉得这个泥鳅还真的挺大的,我还是第一次见。那陈总您当时第一次见它是什么时候?
陈煌奇:我是回台湾,到我姐姐那边,我姐姐刚好买了一斤多给我外甥吃,我看到这个泥鳅怎么那么大?我都不晓得台湾泥鳅变成这么大。
陈煌奇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人,他1990年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养殖罗非鱼,经过20年奋斗,他的养殖基地达到2000多亩,罗非鱼苗的年产量高达4亿多尾。到了2010年,年过六旬的陈煌奇原本想退休,但是有一次回乡探亲,他第一次看到台湾大泥鳅,就被吸引住了。
陈煌奇:那我看看基本上都是这种小泥鳅,我看这肯定是好的,因为我已经二十几年的经验了,(对这个行业)很敏感。陈煌奇:这个(泥鳅)太小了,我们这个台湾大泥鳅那么大,我知道这个东西一定会受到欢迎的。本来说想退休了,但是我想说我一定要继续把它搞起来。
陈煌奇觉得,台湾大泥鳅个头大,当时在市面上还不多见,与众不同的产品应该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原本想退休的陈煌奇,重新被点燃了创业激情。但是养殖大泥鳅,他是个门外汉。陈煌奇打听了好多地方,一个叫林森庄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林森庄在台湾接触研究水产40多年,全程参与了台湾泥鳅的杂交选育推广工作,是这方面的专家,两人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林森庄,陈煌奇:(闽南语)加油加油。
记者:(闽南语)加油加油。
陈煌奇:继续努力。
结果谁都没想到,这两个强强联手的人,一出手竟然失手了。2011年下半年,陈煌奇在海南省屯昌县建了泥鳅养殖场,他把买来的台湾泥鳅水花苗,投放在7.5亩的池子里。一个月后,终于等到了可以捕捞泥鳅苗的日子。陈煌奇怕第一次捞泥鳅苗的工作量比较大,他就召集了全厂工人,信心满满的带着大伙们赶往暂养大泥鳅水花苗的池塘,可谁知道意外却发生了。
员工:当时捞下去,只捞到虫没有捞到泥鳅苗。就这样的感觉。
员工:捞不上几条,我们心里很着急。就怕我们老板搞不成功。就没有工资发给我们了是吧?
7.5亩的水池,直到把水全部放干,才总共捞到了3条泥鳅苗。
陈煌奇:搞了十几个人排队,用地毯式的搜索。这样一直挖一直挖。挖了泥巴挖过去。一共就三条了。
记者:那一个池塘就三条?
陈煌奇:嗯,就三条,也像这么大的。就三条。很失望,太难过了。
作为水产行业的老江湖,陈煌奇根本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不甘心就这么算了。在林森庄的指导下,陈煌奇清理了池塘周围的虫草,加高了池塘水位,还在池塘上增加了遮阳网,以此来降低放置大泥鳅水花苗的池塘水温。
热门信息
阅读 (4341)
1 [致富经]聂玲利养殖巴马香猪年销过千万阅读 (3466)
2 [致富经]广东佛山谭健标养鱼总能超前一步二个月阅读 (2846)
3 [致富经]财富险中求(下)-黄国忠人工养殖胡蜂阅读 (1553)
4 [致富经]危险的水里养出值钱的鱼阅读 (1350)
5 浙江绍兴马位强:养草鱼靠鱼皮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