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致富经]做中药材生意陷入圈套 赚钱将计就计

 [致富经]生意陷入圈套 赚钱将计就计20130121。致富人物包勇,2008年初,辞掉上海的工作,帮母亲管理中药材收购站。2009年,包勇准确判断药材宁前胡会涨价,当经销商到处收购宁前胡时,包勇成了最大卖家,这一次他赚120多万元。
  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的包勇回到家乡,接替下母亲的中药材生意,4年不到,就将一个原来只有1个工人,年销售额不到10万元的小收购站打造成了带动当地470多农户致富,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合作社。

那么,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包勇是如何在短短4年间就成为宁国市中药材产业带头人的?为什么当地人又对他褒贬不一呢?

这是包勇儿时生活的地方,包勇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做着收购中药材的小本生意,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然而在包勇11岁的那一年,父亲突然因为车祸去世了。

这是包勇的母亲吴春莲,在丈夫离世后她一个人靠收购药材拉扯着包勇艰难度日。母亲最大的愿望是要是让儿子包勇考上大学,飞出小山沟。

包勇:当时我母亲就跟我说,她说勇子你爸以后再也不在了,就剩咱们孤儿寡母了。你要好好读书,要争口气。

药材生意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不管刮风下雨吴春莲都要去山里收药材。有一次,为了急着赶回家给包勇做顿饭,她不顾危险,坐在摞了三米多高货的拖拉机顶上就往家赶。

母亲 吴春莲:我就坐在拖拉机顶。村里的人都说这个人不简单,都不怕,不怕死。

包勇没辜负母亲的期望,2002年,他考上了皖西学院,学习美术设计。2006年,包勇大学毕业,应聘到上海的一家广告公司干设计工作,他终于跳出了农村,实现了母亲的愿望,也在大城市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包勇:我最高的时候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块钱的工资,那时候我觉得我挺有范儿的。那时候觉得挺成功的。我说咦,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当时还起了个英文名叫BOb。我觉得以后肯定就在上海扎根了。

正当包勇憧憬着在上海的美好生活时,一个电话粉碎了他所有的梦想。

电话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希望包勇回趟家。包勇赶到家后,发现母亲患轻度中风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2008年初,包勇暂时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照顾母亲,也帮着管理母亲的中药材收购站。

包勇:我的母亲就一个。我陪在我母亲身边,至少她有一个依靠,她心里面觉得踏实。

尽管帮着生病的母亲打理药材收购站,可包勇对做中药材生意却没有丝毫兴趣。

母亲 吴春莲:人家问他,你怎么上海上班回来帮忙啊。他说我搞不清,我妈叫我来的。

包勇:当任务来完成。

记者:为什么呢?

包勇:觉得这个事情是个过渡阶段,等我母亲身体好一点,可能她还回来做然后我继续出去上班。在家里现在对着树皮、树根、草,跟着这帮老百姓打交道,一弄身上一层土。特别失落。我觉得我完了,我觉得我在家以后没什么希望了。

可就是这个对生意没兴趣,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的年轻人,后来居然成为了宁国宁前胡产业的带头人。

2008年8月,母亲的病完全康复了,包勇可以继续回上海工作了。而这个时候,他却不愿意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2012年11月17日,记者采访时,遇到了当地一位中药材种植户金从海,他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来找包勇卖药材。

宁国市中溪镇中药材种植户 金从海:15里路。

记者:您今年多大年纪?

金从海:63岁。

记者:15里路您骑了多长时间啊?

金从海:大概骑了一个半小时。

来回3个多小时,骑了30多里路,老人只是赶来卖这6斤中药材天竺子。而这些也才能卖18块钱。

金从海:没办法啊,中途没有人收。

2008年8月,本想先替母亲照看一段中药材收购站再回上海的包勇,看到的是比金从海年纪更大,路更远,甚至提着一两斤药材也跑过来卖的农户。这对包勇触动很大。

包勇:早上四点多钟,一个老太太,大概七十多岁老太太,在楼下叫我,叫我母亲的名字,她想把这个药材卖掉。当时我挺感动,有这么多老百姓,有许多药材的东西,不管山上野生采挖的还是自己种的,只要他在镇上有一个地方能卖,能变成钱。可以增加一点收入。当时我就理解了,这个门不能关,天天还要坚持开着,这个生意坚持做着,家里必须要有一个人要顶上。

在宁国市,种植中药材的农户有近万家,中药材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可中药材种植出来却只能卖给当地的几个中药材收购站,赚取很低廉的利润。

包勇:农民就像一盘散沙,小商贩也是一盘散沙,整个产业没有一个整合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想牵头。大家都很被动,很好的一个资源保护就在我们身边,自己没有把它控制好,没有靠自己主动出击去寻找商机。

包勇决定留在老家接管母亲的生意。可刚接管了药材收购站的包勇,突然离家出走,神秘消失了半个月。

半个月后,包勇风尘仆仆地回到家,跟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把母亲吓了一跳。

包勇:赌一把,我们借钱去,找人借,一家一户借也行,亲戚朋友借也行,能借的都借。

农村致富网 : [致富经]做中药材生意陷入圈套 赚钱将计就计